首 页 >>
特别推荐 >> 望京红享厅第48期——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望京红享厅第48期——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期主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期红享厅特别推荐: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一中师生,以《故事汇》的形式,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请看,发生在师生中的那些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总有一种善良

尼尔基第一中学教师 郭靖宣

很多年前,现在想来得有二十年了吧。我刚刚上小学,校园的围墙显得那么高大,可比围墙的高大更吸引我的是上面的宣传标语,红红的大字,不知道用多粗的笔写上去的“提高民族素质,振兴民族未来”。幸亏在综合商店对面的个体幼儿班学了很多字,要不然念都念不全。妈妈领着我,径直走到村大队部东边的校长办公室,开启了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

海英老师早已经把长条桌洗刷得干干净净,班级里已经有好几个小朋友就座了,我背着书包走进去,坐在倒数第二排,羞怯的我抬头便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没有教材,但学拼音的生活也不枯燥,过了几天听说学校去甘河农场把书拉回来了。海英老师问我:“你是什么民族呀?”我摇摇头,没吭声。回到家我问妈妈民族的事,妈妈回答:“老师再问你,你就说你是达斡尔族”。第二天到校,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民族告诉了老师,老师笑着说:“我昨天问村部了,你家是大队户口”。说完便给了我几本书。

谢天谢地,因为发书的事,我知道自己是达斡尔族,爸爸妈妈也是,村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可我的家为什么是巴彦“鄂温克”民族乡呢?谁又是鄂温克族呢?后来妈妈说腰街开小吃部的美红阿姨就是鄂温克族。一点一点,我脑海里形成了民族的概念。

2008年,开家谱了,所有姓郭的欢聚一堂,各枝各杈,大家请安问好,虽然已经初二了,对于自己的姓氏还是一概不知,一窍不通,一知半解。好在同桌吃饭的莉莉姑姑耐心得很,从头到尾给我解释个遍,而我接收到的只有一条——我的“郭”是“郭博勒”的“郭”,不是“郭富城”的“郭”。那一瞬间,有一种因为自己神秘诡谲而产生的优越感。三月份我转学到巴彦农场中学,新的班主任到校长室领人,去班级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很安静,走廊怎么那么长,就在这时,班主任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我叫郭丽梅,咱俩五百年前是一家。”我耸了耸肩,“我是郭博勒的郭!”走廊更安静了。

虽然高考失利,但读一个少数民族预科班也还不错,所以毅然决然选择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录取成功,民族大学,充满遐想,还做了一番内心的选择、挣扎与建设,我逐渐从初中时的“姓氏自豪感”中走出来,逐渐从高中时的“狭隘民族主义”中走出来,打开自己,迎接每一位民族同胞。加入学生会,加入社团,民族大学的32个民族,不到半年我就接触到了20个,而且在沟通体验和交往感受上非常让人舒服,于是我和社团的会长商量,应该承办一个校团委的民族大联欢活动。出策划,求领导,筹资金,找人手,问演员,审节目等等一系列环节都有我的参与。

当然,我的主要工作是联系各个学院和社团的民族同胞,宣传活动,审定节目。4月23日,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霍林河校区礼堂的后台,最忙乱的可能就数我了,筹备了一个多月的晚会,一定要撑住。现在想想当年真有活力。蒙古族的《诺恩吉雅》、达斡尔族的《忠实的心想念你》、鄂伦春族的《阿里河,母亲河》、鄂温克族的《东泉》、拉祜族的《婚誓》、壮族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哈萨克族的《燕子》、汉族的《大红公鸡毛腿腿》等等不时地还在我耳边萦绕,那天绚烂的舞台还在眼前闪晕。最珍贵的,还是那时候跟大家一起干事业的心情。

我喜欢游玩,四处游走,最喜欢看的就是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最喜欢听的就是一声声动情的山歌,最喜欢闻的就是一阵阵垂涎的炊烟。从呼伦贝尔草原到天山脚下,从月牙泉边到桂林山水,从恩施峡谷到洱海草滩,最让人牵挂的不是美景,而是在景中相遇的每一个人。总有一种善良,无需缘由,不问因果。


团结奋进凝人心 石榴花开暖校园

尼尔基一中团委副书记 田田

在尼一中这个拥有多民族师生的大家庭中,有这样一对引人注目的鄂温克族小姐妹,每当上学放学的路上,一人坐着轮椅,一人步履蹒跚跟在后边,一位个子不高背脊挺直的中年妇女推着坐轮椅的小女孩儿,艰难的穿梭在校园里。她们的名字叫田爱心、田爱蕊,这是一对成长在苦难里的姐妹,出生在莫力达瓦旗哈达阳镇哈力图村的孪生姐俩,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从小就穿梭在各大城市的医院,手术、康复,童年就是这样没有色彩的度过。直至现在,姐姐爱心仍需要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妹妹爱蕊只能勉强走路,不能上台阶。

虽然生活给了姐妹俩以重创,但是姐俩拥有着非常积极乐观的心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姐妹俩在2021年秋天成功的考入了尼尔基一中。学校在了解了姐妹俩的基本情况后,特别为她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将她们的班级和就餐地点都安排在了一楼,单独为姐妹俩和她们的妈妈安排了一间一楼的宿舍,特别允许她们的妈妈在学校与她们一起食宿。日常生活中,学校竭尽所能的为姐妹俩提供生活学习上的便利,连续两年为姐妹俩申报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姐妹俩每每提到学校为她们提供的便利就热泪盈眶,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是仍然有很多让她们开心喜悦的事情。

在平时的学习中,班级里的同学们都对她们特别的友好,遇到不会的问题主动帮助她们解答,因为姐妹俩腿脚不便利,特意在班级最前边留出两个空座位,方便姐妹俩学习出门。平时有需要搬书籍和零碎东西时,班级里同学也都会积极主动帮忙,从来不会让姐妹俩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感到生活学习不便。在日常生活中,提起班级的同学们姐妹俩也会侃侃而谈,同学没有用怜悯和同情的眼光看待她们,而是将她们当做普通的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而已,这让俩姐妹感到十分舒服自在。

温暖有爱的班级生活让姐妹俩对高中生活既满意又有期待。姐姐爱心说因为从小就奔波在各个医院,自己的童年几乎是在医院里度过,但是仍然很感恩,因为她的幼儿园同学也因为脑瘫就医不积极影响了智力,甚至没办法上学,所以未来她想做一名医生,做一名可以解除病患痛苦的医生。而妹妹爱蕊因为受到做教师的姑姑的影响,想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让所有想学习知识的学生们都能得到满足。

守望相助齐奋进,石榴花开满校园。也许爱心爱蕊小姐妹的经历成为了尼一中一道别致的风景线,但各族师生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故事在尼一中这个温暖和谐的集体里比比皆是。尼一中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努力前进,让尼一中成为一个各民族师生紧密团结、积极向上、有爱进取的温暖的大家庭。



无私奉献 今生无悔

——记尼一中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政教副主任黄国燕

有名的花少,无名的花多。她就是一朵无名的小花,默默地吐露芳香,悄无声息地为教育事业做着奉献。

她就是尼尔基第一中学的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政教副主任--黄国燕老师,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化学教师,已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了三十三个春秋。春华,记载着她的喜悦;秋实,回报给她硕果。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班集体,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地做着不平凡的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压力没有压垮她,她以惊人的毅力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宝贵年华。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6月的一场车祸,夺走了她丈夫年轻的生命,摧毁了一个温馨而幸福的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她知道了什么是天翻地覆,让她明晓了什么是昏天黑地。但是,她并没有倒下。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朋友、同事们的帮助下,在年仅六岁的儿子无助目光的期待下,她坚强地站起来了,她要为了学生好好工作,为了儿子好好生活。

于是,1996年9月,她又承担了班主任工作。从此,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这个班上。早晨起来,急忙打发还在上小学的儿子上学;晚上匆忙地吃过晚饭,又将儿子一人锁在家里,自己去班级陪伴学生。数不清有多少次儿子已经等不及下晚课回来的妈妈含泪而眠。人们说:“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一年中,黄老师付出了真情与时间,她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班级状况有了巨大的改变,稳定中大有进步,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

2000年,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她感到异常疲惫,身体上的不适随之而至。当得知患上“子宫肌瘤”需要立即做手术时,她的“乳腺增生”也已达到了必须做手术的程度,她还向医生申请--“再给我几个月时间,我把这群孩子送走,再来做手术”,但在医生严厉的“不行,是命重要还是送走孩子重要”的大声斥责中,她意识到了这不是一般的“乳腺增生”,在做过病理切片确定是乳腺癌的时候,她流泪了,为自己辛苦带了两年半却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这个班级而流泪;为自己不能将她们亲手送进理想的学府而流泪。老师严重的病情让孩子们心痛,老师的心情让孩子们感动。于是,这群孩子发誓不让老师失望。这个班级获得了2001年自治区先进班集体,这一年全校应届生考上七个重点,黄老师所带的班级就考上了四个,在每次会考中,班级及格率均达到了 99%。

半年化疗后黄老师没有休息,她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在化学教师短缺的情况下,她主动承担起了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当时的高二(3)班是个问题班级,黄老师看到领导安排班主任有困难,毅然承担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一年后,这个被人戏称为“铁人”的人创造了一个生命的童话:她真的彻底改变了这个班级的面貌。

黄老师不仅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同样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9月,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她牺牲了业余时间承担起心理健康方面的所有的工作。她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定期给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做各种讲座,还给很多学生做心理疏导和帮助,她获得了国家心理学会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几年来,她不仅没有因身体不好常年吃药而有过任何抱怨,向领导申请照顾,反而在各项工作中更加积极认真、主动承担。2005年她担任了政教处副主任工作,成为了学生德育方面、管理方面的骨干;2009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黄老师依然成为了顶梁柱,担当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工作中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龄、身体。这时她又患上了糖尿病、腰间盘突出,从此药不离口。

2010年8月,又一届莘莘学子进入尼一中求学,在班主任紧缺,领导焦虑的情况下,年已五十的黄老师带着多病的身体又一次站了出来,又一次加入到了班主任的工作队伍中,成为了高一(8)班的班主任,这一举动,让全校师生为之赞叹,她给青年教师作出了表率。她不顾家校路途的遥远与偏僻,在寒冷的冬天,骑着自行车往返在家校的路途中。每天从早上6点跟班到晚上10点,仅仅四个月的时间里,高一(8)班就成为稳中有升、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在军训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方队、军歌比赛第一名、征文比赛第一名、广播操比赛第一名、4x400 米比赛第三名、演讲比赛第三名,并连续获流动红旗,班级里马跃同学在第一次会考中获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黄老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生的身上,要求学生早点上自习,她比学生来的更早。整个一个冬天年级组的其他班级都是6点50上早自习,而她所带的班级学生6点30准时到校,她自己也没有一天来晚过。周六大课间 40分钟,别班的孩子都在玩,而她却陪着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在她的辛勤培育下,她的班级从高二开始,一直名列前茅。进入高三后,她所带的高三(8)班信心十足的向高考奋进。天有不测风云,在距离高考 85天,即 3 月 12 日晚 22 点整,黄老师在陪学生上完晚自习回家走在北环路时,被机动车撞伤,导致左手尺骨骨折、全身多处受伤、头部裂伤、流血不止。

当领导赶到医院来看望她时,她的第一句话是“安排数学老师杨树军看班吧”,在场的人都感动的留下了泪。全身的疼痛使她整整一晚没有合眼,她满脑子都是她的学生,满脑子都是“明天我不能看你们了”这个想法。学生们得知班任受伤都痛心流泪:“班任你一定要安心养伤,我们一定加倍努力考出好成绩给你看。”有的家长得知消息从乡下忍着晕车的痛苦,起大早来看望她,家长说:“三年来,你为我们的孩子付出了太多了,你一定要好好养伤。”每一次探望、每一句话语都让她感动。妹妹说她“谁来她都不哭,她的学生一来就哭个不停”。她因在这关键时刻丢下学生不能管而焦急伤心。

在医院的日子里她度日如年,虽然每次孩子们都让她安心养伤,但她从孩子的眼神里、话语间察觉到孩子们是多么期盼她早日回到他们的身边。最后她是挎着一只胳膊回去上班的,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了学生身边,每上一节课衣服都湿透了。但是她坚持住了,坚持的到孩子高考的最后一天,陪伴学生走过了高三最后的路,学生们在高考中也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全班学生百分之百的走进了本科学校。平时成绩较差的唐宣轩、李涵也以理想的成绩分别考入了沈阳中医学院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家长给她打电话激动的说:“黄老师真的非常感谢你,没有你就没有我孩子的今天”。

送走了这一届学生,学生们都嘱咐她不要再当班任了,同事们也都认为她不会再干了,然而五十三岁的她如今又走进了班主任队伍。她说:“只要学校需要我,我就干”

黄老师仍以超人的毅力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着,她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她教育生涯的最后里程。

蝴蝶在花间翩舞,那飞动的彩翼,会吸引你惊喜的目光,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留下赞美的篇章。有人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平凡的。”黄国燕老师就是这样一枚平凡的绿叶,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为那花朵,为那果实……

黄国燕老师在用她平凡的经历抒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这是黄老师的精神,更是一中人的精神。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愿学春蚕,吐尽银丝织春锦”;她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少数民族地区培育英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博爱无疆。


幸福的我

尼尔基第一中学物理老师杨丽

    我叫杨丽,是鄂温克族,今年47岁,出生在莫力达瓦旗哈达阳镇哈布奇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物理教师。在我任职24年来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怀揣对教育教学及学生的热爱,细细品味着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幸福与快乐!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还在用达斡尔语来讲课,在那时我就想将来要成为一个能用汉语讲课的老师。很荣幸,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真的成为一名可以用汉语讲课的物理老师。我热爱我的职业更加热爱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一起遨游在物理的世界里。因为热爱,我从来没觉得过累和苦,即使是一周三十二节课,任教七个教学班的工作强度,批卷到半夜是常态,但只要学生进步我就幸福!尤其是看到少数民族学生进步就更加感到幸福。每次接个班我都先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和他们用达斡尔语来交流关注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同事们都诧异的问我一周32节课你不累吗?说实话累,但这累在我还没有品味辛苦的时候,就被在课堂上学生求知的眼神,课下和学生的深入交流,课下批卷时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幸福淹没了。

不幸的是在2014年我因距骨坏死被北京积水潭专家的话几乎断送了我的职业幸福。“你不能再站在讲台上了,因为病情严重不能久站!”这意味着我幸福的职业生涯结束了,冷静之后我想不能站着讲课,我是否可以坐着和我的学生更加平等的和一同探求物理的美呢?我不得不向学校申请坐着上课,幸运的是校领导不仅批准了我的请求还专门为我配备了带有轮子的椅子,教学的班级也都安排在一楼,同时还特批我可以骑着我的电动残疾代步车进入教学楼,这让我感到既幸福又感动。虽然不能站在讲台上,但是我可以坐着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感受物理的魅力。我不仅得到了学校的特殊照顾,我也得到了学生更多的关爱。课堂上只要板书满了,就会有学生给我擦黑板。上课前,下课后都有学生护送,我成为了最幸福的老师!

在我感到幸福的同时,我也跟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特点的变化,在学校的领导下,一步一步的进行课程改革,致力于用尽量高效的方法来领着我的学生们用物理角度观察生活,用物理的观点解释生活。每每听到学生们报考后跟我说老师我学物理了,比如杨国辉、马文涛、李星宇等等,我就感到无比幸福仿佛是为家乡培养了科技人才一般的骄傲!在学生收获成绩的同时我也在逐步成长,参加校级赛课、市级赛课及区级赛课,成为了旗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坊成员、区级名师坊成员,并担任过学校赛课旗级赛课,市级基本功赛课的评委老师,得到了向更多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我主持的市级课题《通过导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顺利结题,现在正在主持研究区级课题《民族学校理科教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在这个课题中,我尝试着和莫旗民族中学的物理教研组组长张广涛老师及我们一中生物学科刘文杰主任一同进行跨学校跨学科的研究。

    我热爱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热爱我的学校,更加希望我的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都能像我一样,将来都能够拥有让自己感到幸福的职业,成为能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做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事而感到幸福的人。幸福的我更加希望能够带着这种幸福持续的和学生在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感受物理给我们带来的格物究理的美。


用青春耕耘最美的云彩

尼尔基一中语文老师孟丽玲

    我的家乡地处偏僻的民族村落——新哈力浅村。 坯土墩木为课桌、矮树断根为板凳、一间破房子做课堂,还有泥泞的道路、无法解决的温饱问题….这是我印象中学校的样子。那时年少懵懂,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更不知梦想这个词背后的意义。然而我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导师赵红梅老师,她曾对我说:“我的梦是圆梦之梦,我的根是深深扎入民族教育的沃土之上的,在孩子们的梦圆了之后,我的梦也圆了。”这位语文教师对梦想的诠释,使我在脑海中便编织了一个乡村学校中的美丽故事,也促使我在大学学习时坚定的选择了做一名教师。

    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很幸运的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尼尔基第一中学,和赵红梅老师一样做了一位语文教师。我终于完成了小时许下的诺言,我的根也深深的扎入到民族教育的沃土之上。

刚参加工作便承担起两个班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年轻、充满朝气,将活力与爱心注入到学生中间。虽然是一名的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却做得有滋有味。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飘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看着他们一点点的成长,就是一种无比的愉悦。可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让我更明确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于是教学上坚持三年如一日的听老教师的课,坚持一课一听,无论上课还是下课,我总是以自己人格力量感染每一位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比如说教室中有垃圾,一定是我第一个拾起来,每天第二节课总是我第一个去关灯,早读中总是我第一个捧起书大声朗读。渐渐的,同学们开始了变化,有人捡地上的纸片了,有人去关灯了,有人带着大家一起早读了,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微细的变化,真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除此之外,因为和学生年龄差距较小,所以共同话题会变得很多,会产生很多的共情,学生也乐于接受我。

班里有个男孩叫敖志俊,因为是少数民族,不善言谈,谈吐之间民族口味较浓,领悟不好,因此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只要站起来就紧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于是我利用晚自习时间以少数民族的身份,与他谈心,和他聊聊大学生活,聊聊他的梦想,聊聊他的兴趣爱好,让他重拾信心,与他一起制定高中学习目标,一起和他聊聊接下来课堂上的做法。在他的同意下,帮他练习胆量,我会经常在课上提问他,都是些很容易的问题,怕他遇到难题紧张就更不敢说话了。并且私下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而且发现他的朗读兴趣很高,在学校每周语文早读中,我也会试着让他带着大家朗读。他竟大胆的走上讲台,而且毫无羞涩的读了起来。同学们也很激动,在他的领读下,都放声的读了起来。这以后语文课前的一分钟演讲,他也能够大胆的走上台来。有一位同学曾这样评价他的演讲发言。他说:“老师,敖志俊的演讲虽然不是很流利,但是他最后能够大胆的走到前面来了。我觉得他是最棒的!咱们就应向他学习,勇于向自我挑战!”我听了之后很是欣慰,看着同学们的成长、团结,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有这样一句话:“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整的文字一样。”只有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才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所以我特别高兴的是我班的成绩由年级倒数成绩提高到年级前五,高考成绩超额完成指标。

自工作以来,曾被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级。自此所教的班级成绩也一直位于同年级前列,深得同学们的喜欢。

    2021年在校领导的信任下开始担任语文备课组长以来至今,带领本组教师钻研业务,探讨新课程改革,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写好教案,拟好学案,并大胆地开展教学实践,正确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积极承担本校新课程改革课题组的实验,发挥了备课组长的作用,热心指导年轻教师,经常听课,评课,给予指点,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本人也获得了旗教育局颁发的“教学能手”的荣普称号。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名党员,维护民族团结是我神圣的责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用自己实际的行动永远做一朵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的“石榴花”,践行一名少数民族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青春耕耘最美的彩云。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杨树军是莫旗尼尔基一中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30年来,担任10年数学教研组长、12年班主任,10年的年级教务主任。长期以来,他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因为爱学生、爱教育,身患疾病的他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做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2012年获呼伦贝尔市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获呼伦贝尔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称号,2015年获呼伦贝尔市名师称号。

一、每天陪伴着学生,无偿上着辅导课

刚参加工作时,他在农村小学工作,因为爱学生、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2001年他调入尼一中工作,承担着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十几年的班主任的工作,由于高中上早晚自习,每天从早到晚陪伴学生,很少陪伴家人和孩子,就连结婚时,婚后的第二天依然回到自己的岗位工作。自家孩子上幼儿园,为了不影响工作,经常是第一个送来最后一个接走,孩子上一年级时因为上课竞有数次忘了接孩子回家,别人常说他陪伴学生时间比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多。为了提高本班高考升学率,经常深入班级上辅导课,对班级的后进生课下单独辅导,每年无偿上辅导课几十节,从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十几年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每一届他当班主任都能把一个普通班变成了全校最优秀的班级,高考上线率名列前茅。

二、关爱学生,无偿资助

爱是杨老师工作的源泉。几十年如一日,他用一颗滚烫的爱心温暖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平时省吃俭用,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可是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他却无偿的资助了很多学生,2001年暑期刚开学,他所教的班级李雪梅学生没来上学,班级学生告诉他说“她辍学了”,为了弄清情况,他早上六点钟骑着自行车前往其家里了解情况,父亲重度残疾,母亲身体不好,弟弟还在上学,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只靠政府低保救济,交不起各种学习费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主动的资助1000元钱,并向校学校申请减免了她的学杂费,帮助她继续上学,完成学业。2003年他回到高一承担班主任工作,暑假开学了,他班级的董建平没有来校报到,中午骑着自行车来家中家访,得知父亲多病,母亲身体不好,靠政府救济生活、交不起各种费用,为了挽救这个孩子,他回到学校后向学校申请免除了学杂费并资助了六百元生活费用。在董建平三年的资助下他顺利完成了三年的高中学习,最终考入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十几年间他还资助曹其华、于洪刚等数名学生,合计上万元。受到了家长和同事们的尊敬。

三 、带病工作 、无怨无悔   

年轻的时候他得了眼底网膜周围炎(双眼眼底出血),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用激光把眼底发炎的血管封住,出院时医生告诉他,以后不能用眼过度,如果劳累了还会出血,出血严重了就无法医治了。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早把医生的嘱托忘在脑后,不顾自己的视力在下降,辛勤工作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07年他承担着高三年级的班主任,高考临近,他努力研究高考复习试题,研究教法,起早贪黑的陪伴学生和做学生思想工作,由于整年的劳累导致他的左眼渗血了,当时他是班主任,学生面临高考,没有及时静养,又因为这几年的劳累得了颈椎病,颈椎曲度变直增生,压迫血液循环,脑供血严重不足,整日头晕,不敢再吃止血药,就这样他坚持了几天,左眼突然失明了。他来到北京同仁医院就医,医生说:“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好好在家静养吧,不要活动”。回来后他在家躺了几天,想到了学生快要高考了,此时学生很需要他,于是他又坚持到校上课了,眼压升高,眼睛疼痛,他坚持着用冰袋敷,眼底出血就吃止血药,吃了止血药脑供血不足经常头晕…...就这样他坚持了一个多月,直到高考结束,他才得到休息,但他的左眼永远失明了,右眼的视力也在下降。

十几年的辛勤工作,积劳成疾, 2014年去齐齐哈尓市第一医院检查,医生说他脑腔系有了梗点,颈椎变直增生,医生建议住院,但他为了不影响工作,回家挂床点滴,白天上班晚间点滴,一点就是半夜。2017年他又检查出心胀病,胸闷气短,同志们都劝他休息,校领导给他安排一个班的教学工作,当时学校缺数学老师,为了不影响教学成绩,他仍然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他常说“只要学校需要他,他仍能站在最前线”。2018年尼一中开展“爱岗敬业”宣讲活动,他的事迹再一次感染了无数的教师,激励教师们努力工作。

四、潜心研究,不断创新

2009年内蒙古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尼一中也进行课程改革中,当时没有什么好的经验,也没有成功的案例,一切从零开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积极网上查阅视频,阅读相关书籍,深入课堂听课,总结教学新方法,反复打磨,由于身体不好用眼过度,视力严重下降,左眼无视力,右眼下降到0.6的视力,眼睛经常发热疼痛,他就用冰袋敷,眼底渗血就吃止血药,领导和同事们都劝他注意身体,可他为了推动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顾自己的身体仍然继续研究,最终形成了“七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撰写了几十页的相关材料,为了在学校推广,他经常给老师们示范,在数学组内学习,组织组内老师每天出展示课,他帮助每一位老师备课、打磨、讲课、评课,还经常组织老师理论学习,提高了组内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出房秀芬、盛鑫玉、孙一丹等一批课改优秀教师。为了提高全校老师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他经常出全校的示范课,组织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推动了本校的课改工作,2012年被评为校级课改“最佳引领者”的称号。后来又结合“学、探、导、练”的学习方式改进了数学教学的方法,并撰写了几十页的论述材料取得了阶段成果,提高了本组成员的在教学能力,设计能力。在他的带领下本组多名成员成功承担校级展示课,推动了学校课改工作向前发展。

几年来他通过参加各种讲课,书写论文取得各种荣誉称号。几年的工作加重了他的疾病,然而他依然站在最前线,承担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每周十多节课,还承担着年级教务管理工作,他的敬业精神,激励着老师们奋勇向前,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做出了生动的表率。

(以上均为尼尔基一中供稿)

主持人简介:韩家文 高级编辑,曾为《法制日报》内参部主任。 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展览中获奖、入展,并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提供支持:望京老年书画社,望京诗书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