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特别推荐 >> 望京红享厅第45期——情系南坤浅
望京红享厅第45期——情系南坤浅

本期主题:情系南坤浅

本期红享厅特别推荐:半个世纪前,在莫力达瓦旗插队知青与当地老乡之间,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朴老太的闺女说——我妈,得过脑梗,可这事儿,她一直记在心里……

朴老太的闺女说——

我妈,得过脑梗,可这事儿,她一直记在心里……


今年8月,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建旗65周年,也是知青来莫旗插队55周年。

进入5月,已开始有知青陆续来莫旗。莫旗融媒体也不时发布知青通过视频网络,向莫力达瓦父老乡亲的祝贺和问候的信息。

知青,再一次唤起人们心中尘封的记忆。

陈明华,莫旗知青协会副会长。曾在汉古尔河公社三合大队插队,几经周折,至今仍在莫旗奋斗,和妻子经营一家家电实体店。

凡来回归莫旗探望的浙江知青,大都是老陈迎来送往。去年呼伦贝尔首届(莫力达瓦)曲棍球竞技非遗传承暨文旅体融合发展大会举行,就来了好几个浙江知青。老陈和他们还跑了好几天。

谈起汉古尔河三合大队京浙知青,他能说出一大串儿名字!他现在和那里的老乡,依然保持有联系。

由于他是浙江知青在莫旗联络的“头头儿”,听到知青的故事也多!

那天,他说,汉古尔河公社南坤浅12队浙江知青张建柱,为当地社员朴永清献血事情,至今仍被有人提起!我们相约过去看看。

6月23日,陈家大公子陈楠开车送我们到汉古尔河镇南坤浅,寻找过去的当事人!

当年的12生产队,早已不复存在。据知青反馈说,其现已改为南坤浅一队。

50年前,我在西汉一队插队时,曾到这里的南江套子,打洋草。当时道路泥泞不堪,低矮破旧茅草房,猪屎牛粪满街都是!现在,水泥路面,砖瓦房舍,家家户户大院里停放着农业机具。

由于还在端午假期,村委会无人。我们只好向一队直插去找。在路的拐弯处,遇到一农家妇女。她热情说:找老朴家,我打电话,让他儿子过来接你们!

一提到知青,她说,我当时还小,具体人名不知道。但我知道当时有不少京浙知青,在我们这里插队。

不一会儿,一个光头青年,开着三轮挂斗车过来了。那妇女说,他是朴永清的三儿子。听我们说明来意,老三说,我爸已经去世了。但这事,我听说过。我妈说得清楚!

宽敞的大院,碧绿的原田地,一排砖瓦房出现在面前。见我们进院来,人们立即出来,把我们热情地让进屋子里。

“那是1973年春的事儿”,身材不高、腿脚不方便的朴老太回忆说:“孩子他爸,有不顺的事,总爱生气。那天,他觉得心口堵得不行,就去找里村的赤脚医生。”

结果,几针下去。整个人就不行了!赤脚医生慌了,立即报告生产队长。队长急了,立即套一挂大马车,把他爸往55团医院送。人命关天呀!社员、知青跟去了10多人。

到了55团二院,医生一开刀,好家伙,肝脏扎坏了,还取出两坨凝固的血块!

“要马上准备输血!”医生说。

那时不像现在,每个医院都有血库。只能从前来送患者的人们当中,验血检查,看血型誰符合要求。

“记得当时验血结果,有知青张建柱,社员刘喜山等两三个人是o型血。”朴老太回忆说。

张建柱抢先输了200cc血,刘喜山紧随后也输了200cc血。医生说:“够了!”后来,医生给朴永清缝了12针。

“这样,他爸的命保住了……”朴老太讲清晰具体,仿佛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

半个世纪过去了。她还记忆犹新。我感叹地说:“您记性,真好!”

老三深情地说:“这是救命的事情。怎么能忘呢!”

朴老太的闺女在旁边插嘴说:“我妈,得过脑梗,可这事儿,她一直记在心里……”

后来,知青走了。几十年后,有的知青又回来了。朴永清在世时,一直希望和张建柱见面,重叙旧情,再说一声谢谢。

“吴阶平和姚玉书,他们常回来!”朴老太说。

当年献血,吴阶平、姚玉书也去了,只是血型不合适。

娘仨回忆起,知青回来后,和乡亲们相聚的热闹场面,让人感到很是温馨!

“可惜了。我姚叔也不在了。年初有病,走了。他这几年每年回来,我们都能见面。他人可好了。”陈楠说。

谈到已故去的逝者,大家都沉默了。

在回来的路上,老陈告诉我:

——朴家孙子,曾在浙江上学,受到浙江知青多方关照;

——村里有乡亲到浙江做生意,与当年知青一直来往密切;

——大队的杨书记到浙江时,受到知青们的热情接待:

——当初老乡们照顾了知青,后来知青也尽其所能照顾老乡!

(佳闻)

摄影:陈楠


主持人简介:韩家文 高级编辑,曾为《法制日报》内参部主任。 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展览中获奖、入展,并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提供支持:望京老年书画社,望京诗书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