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23 
	 
	李建涛  08:15  各位老师好。
	受疫情影响,好久未见了。好在有《每日有书》《有书必评》这一平台又让我们天天相见。今发临创两幅作品请各位老师指导。
	
	 
	翟天安  08:25
	 建涛李贤弟临创寳子帖给你点赞,唯图左竖软弱无力。愚哥妄言。
	
	 
	银海周易  10:55
	建涛老师好,你是金文,篆刻之大家,是我学习的榜样。今看到你临创爨碑二幅作品令人敬佩,又在各种书体上狠下功夫值得学习。二幅作品称得上精品佳作。爨碑结体古拙、笔划刚劲,横刻收笔多见波势,用笔侧锋,皆多隶意,奇姿百出。细观老师作品有些字起收笔尚不到位,刚劲度不够。同意天安老师所言,略显软弱无力。不一定正确,供参考!
	
	 
	魏绍征  11:59
	看了建涛老师一临一创很受启发,因我没有临过爨宝子,前几年看着就发醋。
	我只是感觉这二幅,厚重古扑,奇姿百态,力透纸背。水平上乘。是我学习的好教材。谢谢!
	
	 
	秦山人  12:50
	爨宝子我没临过,不敢评论。建涛老师是大篆和篆刻名家,手上功夫了得,学习了。
	
	 
	李锦  13:34
	建涛老师于碑于篆于印,早有研究,少年也得四十个年头了。如今可谓大家。趁年轻,希望在学术上有所发展。我已年迈,对书法文化只囿于玩耍,而你,则是“事业”了。前程无量!
	
	 
	王恒璧  13:41
	临帖作品好!把古帖写得有生气。
	
	 
	姚福聚  13:54
	爨宝子在隶书中独树一帜。是隶、楷体结合的最好的一个碑帖。建涛老师有篆书篆刻功底,这二帖作品都均可佳作。我觉得创比临作要更好一些。对联10个大字写的大气浑厚、蒼茫朴拙。笔画中还呈现出飞白,更显得有金石味。若把这幅联字成榜书,可佳更显振撼。临习作品没有完全放开。以上拙见,供参考。
	
	 
	李建涛  14:09
	翟天安 银海周易 感谢天安兄,感谢玉海老师。的确是这样,往往是自己的毛病看不太清,笔力软弱再需加强,我会努力。
	
	李建涛  14:19
	@魏绍征 @王宁远(秦山人) @王恒璧  三位老师给我过多的赞扬鼓励,首先谢谢了其实过讲了。
	
	 
	李建涛  14:35  李锦
	您说的大家不敢不敢,惭愧。 跟李锦老师相识N多年了,说心里话您是我学习的榜样,都这岁数了还在书艺的道路上不断進取不断努力学习。但您对我的期望我会加备努力的,谢谢了!
	
	 
	李建涛  14:57
	姚福聚 谢谢了姚老师。您指出的正是我近期再临习的。榜书大字我比较喜欢,榜书写出气势确实很难。您眼力独,此二幅临创都为六尺条幅较大。也是近期练习之作。对联这幅字共写了三幅,但榜书的气势上及书写的线条力度还相差甚远。我继续加把劲。
	
	 
	马振洲  16:17
	建涛老师回复姚老透出非常信息:六尺单幅写五個字,布局合理,宽严适度,展现作者气度,功力。假以时日建涛定有大成!
	
	 
	姚连弟  16:17
	我们都知道,大字重气势,小字看精致。建涛临、创两幅作品看出了他深厚的功底。与建涛相识快四十年了,深知他在楷书、篆书丶篆刻、黑陶上下的功夫是一般人达不到的。他给我留下的就俩字:踏实!
	就这两幅作品提点看法,临的《爨宝子》有些拘谨,这也是我临帖常犯的毛病;创作的对联气势有了,但在字的结构和用笔上略显粗糙。现在有些人说王镛是丑书第一人,但他的学养是许多写"创新”字的人无法企及的。他的对联大字看似随意,实际却是精心安排的,也就是说在气势的基础上也顾及到了结构和用笔上的"精细”。这是我们在书写作品时需要学习的。自家兄弟,有话直说了,供参考。
	
	 
	李建涛  17:46
	@老马 谢谢了马老师,感谢您鼓励。
	 
	@牧牛散人 谢谢姚哥的夸奖。
	两幅作品指出的问题精准,明确。是的自家兄弟间就该有什么说什么。
	有机会当面请教您及杨建平老师。这里不多说了。再次的感谢所有老师们对本人的鼓励和支持。
	
	 
	姚福聚  18:02
	本家姚会长对建涛老师作品的点评非常好。他的篆书、篆刻、魏碑以及行书水平巳经很棒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谈到王镛先生的书法水平,我也有同感。王先生篆刻、篆书、行草及书论水平无人能比的。他的墨法山水也是独树一帜,他师从李可染学山水,又创出自已的风格。说他是丑书代表,是对一个书法艺术家的极其不尊敬。檄文讨王者该休矣!
	
	 
	李建涛  18:17
	@姚福聚 姚老师说好。当我们对书法的线条、墨色有一个深入理解的时候,你再看王镛先生字是那样可望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