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十
2021-03-17
李兰兰 10:06 各位老师好!
今天发的作品是我对《石门颂》的临习。
非常喜欢《石门颂》。一直以来都在临习它。努力寻求它的瘦劲张扬,雄健舒展和那种摩崖石刻的苍茫用笔。以及宽博高雅的结字。但总是学不到位。恳请各位老师点评,指教。谢谢!
白丁 (李锦) 13:52
我没临过《石门颂》,但经常看,她是汉隶的典型代表,我很喜欢。
欣赏兰兰老师的临创,用笔舒展,细微处变化自然,舒展飘逸潇洒如神仙下凡。两幅都有味道,但我以为创不如临的看着过瘾,象“直”、“日”、“圆”的折笔肩膀,就缺此摩崖的趣味。我是外行,莫介意。
姚福聚 14:22兰兰老师:
你好,快一年多了,较少见到你的书法作品。今天拜读了你的临、创作品,有颇多感慨。我临、创多年《石门颂》,终未得要领,成绩甚微。而你把临、创《石门颂》转换变化把握地冾到好处,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这与你平时认真临帖,在创作实践中体误磨炼自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你经常报班字习,广泛接触老师和书法高手,解疑释惑,不断提高自已,是很重要的原因。
你的二幅书法作品,较好地体现了巜石门颂》摩崖刻石显著特点。保持了该刻石大多的中鋒行笔,逆入平出,无明显提按,也无一般隶书之“蚕头燕尾”的特质,字写的荗密质朴。二幅作品临、创是不错的。
提一些建议:
一是结字线质要进一步作到圆浑遒劲,把握好轻重、迟速、枯润等诸种变化,体现出生动的运动节奏。
二是临、创中要注要笔画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你的创要比临好。这主要表现在用笔忧郁,不果断,有点颤斗。横画有的似断非断的现象。如临作第一个字(塗)的最一笔和(漢)字最后横画都较明显。
三是建议创作中,将此摩崖刻石与巜石门铭》的笔意融合嫁接相约,可能会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姚连第会长、李建涛副会长,也给我提出过此建议,不妨试一试。
以上是个人见解,说的不对之处,望谅解。
李兰兰 15:23
@白丁 (李锦) 谢谢李老师对我的肯定。您给我提出的创作上的问题很准确。是我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写起来就把帖的特点抛到九霄云外了,把自己的习惯给加进去了。还是对帖的把握和理解不够。还需要加强练习,继续努力!谢谢李老师!
李兰兰 15:28
@姚福聚 谢谢姚会长!给我的肯定。而且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您说的很对,学习的确要扩大眼界。尤其书法,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是怎么理解的。然后转化成自己的理解。但是在学习中也还是似懂非懂。只能是渐学渐董。
我的用笔比较粗糙,尤其是起收笔,不够干净利落。您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这太重要了。今后要努力改掉这个坏毛病。
姚会长写的《石门铭》我也非常喜欢。您提议的,将此摩崖刻石与巜石门铭》的笔意融合嫁接,可能会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后我试一试。作品中融入丰富的笔意。希望能找到感觉。谢谢姚会长!
崔煥朝 15:50
兰兰老师的临习作品落款在右,令人耳目一新。棒!学习了!
姚连弟 14:52
摘录几段孙伯翔老师语录与大家共勉:
书艺之道,当勤奋为主,然勤奋当以酷爱为前提,没有酷爱,就不会勤奋。
学书当学法,学法当从古入,这个道理似乎都承认是源流之理,毋庸置疑。我们讲的从古入手,强调以名碑、名帖来作为法则深学,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法源,比如无名的或以刀代笔的小墓志、小造像、刑徒砖以及竹简、木简,一般的写经等等。只能取意,悟其天趣,不能做法。学隶书的只取汉简为法,不临礼器、曹全、张迁诸名碑;学魏碑的只把重点放在以刀代笔的小石刻,不以张猛龙、始平公、张黑女、郑文公、论经书诗为宗,虽是学古,却是歧途。
清代中叶,碑学大兴,造就了如邓石如、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等诸多巨匠,他们的成功目标是经源头而取,辟成自己的流派,各自成宗。我们也应该像他们那样,当从源头起,有为之士再辟流,如果学魏碑只取赵之谦或康有为,学隶书的以邓石如为法,舍其源,学其流不是上乘之见。
学书当有主见,但不是固执,学书更要广泛请教征求意见。其两者并不相悖。
学书也好,作书也罢,始终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最为重要,不为名所左,不为利所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千万不要为参加某个大展入选或获奖而喜,不要为落选而懊恨,更不要逐追时风。此生无所求,只为爱此道足矣。
根据每个人的条件从何入手都可以,不过要明白孙虔礼所说的先平正、后险绝、再平正最后贯通的道理,它是根据自然道理而得出的。
高等学校是造就各类各门人材的学府,但对艺术人材来说不是绝对的,其它的艺术家往往不是靠学府的培养,而是靠大自然的养育。
一幅好字是多因素而生的。笔法、结构、章法、行气、俯仰、疾徐、刚柔、虚实、延伸跌宕、疏密等等,简言之,即矛盾、和谐、统一的关系,永远掌握言语的哲理,书家应有能力挑起矛盾,而后再有能力平和矛盾。知其阴,必晓其阳,天覆地载,万殊一象。
形质为躯壳,性情是灵魂。无形质莫论性情,形质由古取,性情应时生。
艺术本身是矛盾的,需要人从心灵来摆平,搞艺术的人也是矛盾的,相互有褒、贬。褒贬是客观存在,但要尊敬人格,不要乱扒,乱抬,要知道好的艺术是扒不下来的,反之,也是抬不起来的。
临帖先求形似,求得默临近似才能悟出一点道理来。
没有厚积,难得妙得,没有长年,难有瞬间。
无名的小造像、小墓志却是以刀代笔,我们不能作为法来学习,但是它们当中有—种自然的天趣,给人们一种朴实无为的美感,不能作法,但可取意。
笔毫分软硬,捉管有高低,古也谈,今也谈,都说自己最正确,因人而异,以己为主,艺术效果是答案。
前人的大量名碑、名帖恰似一座宝藏,我们后学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偏爱)切入进去,以此一点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加之将自己的学养见解注入进去,稍微嫁接移植,那就是你的本钱。
书法艺术无疑要在字内功下大力气,同时要多读有用的书,更要捕捉大自然的万物之象。
每人写字快慢程度不同,写快也对,写慢也对,关键看他“节奏”、“音符”掌握的准不准,美不美。
你是否将每一个根线都能表达到变化起伏的独立完美,这完美是你多年的修炼而自然的流露《虚实相生》,即所谓“动辄合度”,此时的点与画既是法,也是情。
没有完美的局部美就没有完整的整体美,上笔阙如,下笔完善,第一起笔是未知数,以后则随时调整,最后达到一个和谐。
眼要求博,手要求精。
做人要诚实笃厚,作书要有“贼心贼胆”,两者并不矛盾。
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取古人法,取今人意。
学书者要博览百家,但又必须以一家或二三家作主梗,有所突破,就会有所成就。
一幅作品形质是躯壳、性情是灵魂,习书之始要形质在前,性情在后,待掌握了形质之后就要性情在前。
篆隶是古拙的东西,它以拙为美,是山东大汉,行草书则是大家闺秀。
字的灵魂就是墨线,结体美是第二位的。
时人不可全学,可以借鉴,师法当以古人为上。取古人法,取今人意。
读帖也是写。读是第一位的,写是第二位的。
美与丑,善与恶,聪慧与愚钝,相克亦复相生。以己之长,骄人之短,鄙见也。聪慧者,天赋也,诚可贵,然不足恃,惟勤奋从业,始能精进。纵有凿石为器之艺,未必有培花育草之巧。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天资有高下,能力有大小,皆诉诸道,则人人平等,此不可不知也。
书虽小道,而当一生之探求,方可有汲源辟流之能耳。
学书之道,在于睿智,在于朝朝暮暮,不计寒暑;在于平常心态,褒贬不惊;在于取先人经典之妙,悟天地万物之象。形质为躯壳,性情是灵魂。无形质莫论性情。形质由古取,性情应时生。
学书的过程中,作者思了没思、读了没读、悟了没悟,至关重要,否则你会越写越麻烦。熟固然可以生巧,但熟也可生俗,甚至也可生死,这是非常可怕的。
习书或创作关键在于微妙之处,越不着意处,越要着意。
李建涛 16:03
兰兰老师好。看了您的临创作品优点前面姚福聚老师,李锦老师都说了,这里不再重复。还是提些自己的看法,①石门颂用笔是比较圆浑,线条给人以迟涩感。(因为摩崖刻石和碑刻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摩崖刻石受石质条件所限制,刻出的字及字的造型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其摩崖石刻艺术魅力所在)②切不可为了达到线质上的迟涩感去刻意或有意的颤抖。
另外,我们在书写的用笔上长锋与短锋,软毫与兼毫狼毫其书写出的交果也会有所不同的。说的不一定对供参考。
秦山人 17:41
我没临过石门颂,故不敢乱发意见,但对兰兰老师的学习精神还是了解的,值得我很好学习。
姚连弟 18:00
兰兰及各位书友,前面所发孙伯翔先生《论书》,希望大家认真看,细思索,应对我们学习书法有所启发。
兰兰所临、创《石门颂》,也是我多年临习的书法精品。前面几位老师的点评各有侧重,很有道理。我也有些体会与你分享。
首先,《石门颂》因是刻在摩崖上,因此在结体上体现出随势而书、大开大合的特点,因此有"跨鹤骖鸾”的飘逸、新奇而朦胧之趣。在临习上要注意到它横无直横、竖少直竖,折转多断笔如"搭柴棍”的特点。
其次,《石门颂》用笔具篆籀意,基本中锋行笔,如"逆水行舟”,遒劲有力。不知你是否见过余臣涛老先生书写,其笔力雄健,多用此法。我的体会是宁推不拖。
你的临、创,我感觉临书较好,无论结体、用笔颇有味道。要注意的是在结体上此摩崖还是以方、扁字为主。尤其是左右开张、飘飘欲仙的意味仍需加强。
创作一篇则差距较大。虽个性突出,但变化有些过。行笔也缺少逆入逆行的味道。尤其是竖画的入笔以及折笔的转换,已脱离《石门颂》特点。在结体上虽力求变化,但做作的痕迹就很明显了。
书法的学习的确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研究、探讨加以书写实践的过程。但首先要分清美丑,美在何处,丑在何处,不可跟风,要有主见。然后沿着正确的道路坎坷前行。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李兰兰 18:42
崔焕朝 谢谢崔老师!学习现代人的章法,有不一样的感觉。挺好玩的!
王宁远(秦山人) 谢谢王老师!向您学习!
JTL 谢谢李老师!您提出的问题,确实是我应该注意的。颤笔的效果不应该是刻意的。应该达到不期而颤,但有颤的效果。慢慢练习体会,有待时日,也不一定能行啊。只能继续修炼。笔的问题也是一关,还没有择好一只适合自己的笔。学书法真的很难。乐在其中吧!谢谢李老师!
牧牛散人 谢谢姚会长!给我指出《石门颂》在临习上要注意到的问题。横无直横、竖少直竖,折转多断笔如"搭柴棍”。而且用笔具篆籀意,中锋行笔,如"逆水行舟”,遒劲有力。我书写时对这些要点把握得都不到位。我见过余老书写时的状态,真的难以企及。
这真的证明学习书法要用一辈子来修炼。
另外谨记您的提醒:要分清美丑,美在何处,丑在何处,不可跟风,要有主见。然后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谢谢姚会长!
翟天安 19:36
因有事刚见兰兰的作品,临的比创的好,还需多加训练并吸取上面各位老师的高见指导!
李兰兰
谢谢翟老师!
魏绍征 20:10
因出行一天,设能参与点评,刚粗看多位老师对兰兰作品评價,肯定。我也分享了书法艺术魅力,向兰兰学习!
马振洲 20:32
读兰兰作业感触良多,她是“弯道超车”的高手。对艺事感觉灵敏。其二,尊师好学。追随杨老师入门得道后又转益求教入当代名流书院深造,能追无尽景自是不凡人。三是书外用功,爱读书。她曾在街道分会讲解文学史(书法史)。足见其学养丰厚,多有心得。加之勤奋用功,自然脱颖而出。兰兰的书学之路是成功之路。我于隶书知之甚少不能乱说。各位老师点评全是真知灼见。我当认真学习领会!
李兰兰 21:11
@马振洲 谢谢马老师!您太表扬我了,真的受之有愧了!群里的各位老师水平都很高,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马老师王铎的草书写得多好啊!向马老师学习!谢谢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