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与实践 >> 黄一坤:弘正布新欢乐红——试谈春联的功能作用
黄一坤:弘正布新欢乐红——试谈春联的功能作用

 

黄一坤:弘正布新欢乐红——试谈春联的功能作用

原创 大河风

   春联是对联百花园中最耀眼动人的花朵。其芬芳沁人心脾,其内容催人向上。春联具有其它对联所无法代替的地位。因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与“春”连在一起,所以它更具时空性、民俗性、喜庆性。春联千几百年来一直延续传承,经久不息。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与它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是分不开的!功能和作用让春联根植于中华民俗文化之中,深深地烙印在每位中国老百姓心中。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中国民俗文化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这大好形势下,我们更要把中国春联做好做大,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试以广义的春联出发从一、传动新春气息,二、一场视觉盛宴,三、拨动欢乐音符,四、美好愿景载体,五、民俗文化亮点,六、奏响和谐之春,七、无声道德讲坛,八、传播时政要闻,九、传递百业资讯等九方面论述春联的功能和作用。

一、传动新春气息,鼓出信心活力。

  据说在民间有这个说法:没贴春联过不了年。或许是说重了,但可见老百姓对贴春联意义的认识和这种信念对其影响的程度。这意味着贴春联有辞旧迎新的含义,也通过春联告诉人们新春来临了。这时百花齐放,百树争春,百鸟竞鸣,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所以春联的大主题便是写春咏春,通过春景春意渲染春的气息,映衬出繁荣的景象。这些春意蓬勃的词语让人感到充满希望,充满憧憬。展望新春,信心百倍,豪情万丈!这便是春联所传递出的激励和鼓舞作用。看:

例①作者:黄一坤(广东)

导航接福意,牛笛吹开千里绿;

扫码臻佳境,春风染得万家红。

从声音、色彩烘托气氛,希望的田野,幸福的家园,到处充满美好。

例②作者:魏艳鸣(江苏)

牛巡广野耕肥梦;

燕啭和风舞透春。

   一“巡”一“耕”一“啭”一“舞”充满动感,“梦”都“肥”了,希望一定大了,“春”也“透”遍了,自然是春的世界。

二、一场视觉盛宴,红动民情年味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里里外外,贴满了春联。一副副春联,似是家家户户向春天发出的请柬,又似是春天给家家户户送来的喜帖。这“请柬、喜帖”互换互动,让人感受到春的来临和喜庆的氛围,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而传统的春联都是用红纸,用墨汁或金粉书写而成。看上去最有视觉冲击力的便是红色,所以从整体视觉来看,那是红红火火的感觉。中国人从来崇尚红色,认为红色是喜气、吉祥的象征,所以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贴上红色春联会带来吉祥如意,使人产生好的意念。因此,春联以其独特色彩刷红春节,衬托出节日的氛围,让人感受“中国红联”的色彩魅力。

   观赏文人、墨客们咏春、挥春的神态;看着老百姓竞相贴红、盼春、祈福的情景,我们无不被这种氛围所陶醉而由衷对中国春联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观赏中国春联就看到了民心民意,就沉浸在吉祥红、欢乐红的海洋,心里美滋滋的。

三、拨动欢乐音符,活跃节日氛围。

   春联之形式和传统的颜色搭配就是一种“中国红”。而春联里的“喜庆、祝福”内容更增强了春联的喜庆、欢乐的气氛。“千家乐、万里春”“人寿年丰、山欢水笑”的情景每每在春联里流露出来,“烟花动地,鼓乐喧天”的场景,总让人难以忘怀,一下子把人埋藏在心里的“念家爱乡”的情怀涌出来。因此,我们一定运用好这种“欢乐红”(春联)所产生的“喜庆效应”。搭配其它文艺形式让春联“喜庆、欢乐”的旋律来得更加激越高昂些!

   欢乐喜庆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写照,而“春联里欢乐”又是这“写照”的缩影,从字里行间看到“欢乐”的笑脸,“喜庆”的场景。

例①作者:黄一坤(广东)

报幕燕声柔,祝福歌中民主唱;

奋蹄牛气足,踏春地里喜先犁。

   这是一场欢乐盛宴,燕子报春来了,人民沉浸在幸福之中。这是牛年和谐之春,到处充满活力,让人感到喜庆的来临。春联里的这种喜庆让人感受出太平盛世的幸福感。

四、美好愿景载体,塑造精神信仰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辞旧迎新之际,人们总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所以,人们自然地选择运用春联这个形式来承载希望,寄托祝福,刷新愿景。

例①作者:黄一坤(广东)

把愿景刷新,开局奋蹄春出彩;

让党徽置顶,领航追梦国增光。

   伴随着新春脚步声的到来,我们启开新愿景,为“十四五”第一个开局年拼搏奋斗,追求出彩的结果。让党徽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东方巨轮,领航“中国梦”勇往直前。这就是用“春联”吹响美好愿景的号角,鼓我士气,催人奋进!

例②作者:方留聚 (河南)

逢百年之变局,莫问我尚能饭否,携道友同仁,唱响小康,唱红大治;

尽一己之余晖,欲教心化作春来,催草荣木秀,绿盈辛丑,绿满乾坤。

   春联可以从大视野、高层次去寄托愿望,可以从局部、个人角度表达未来的目标和期待。方老师既从“百年之变局”中去寄予“双唱”(小康、大治),也从“一己之余晖”期待“教心化作春”让草木繁荣,铺开“双绿”希望。

   一方面通过创作者的自我抒发,强化自身的追求;一方面是作品所发出的正面宣传气场,让人读之深受触动,就像一束光芒引人前行。放飞梦想,燃烧激情,寄托愿景,传递正能量,撑起民族自信心。

五、民俗文化亮点,强化文化根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民俗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民间性很强。每年的春节期间是民俗文化最集中绽放的时空了。春联是这个时空里的活跃分子。春联不仅在形式上是民俗文化之一,其具体内容也表达出民俗文化的特性。贴春联现在已列入非遗传承项目,全国各地都有在开展非遗传承的申请、宣传、研究工作。春联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更能体现民俗性。春联的好多内容(如辞旧迎新、喜庆团圆、家训风尚、平安福运)都具有很强的民俗性。

   说到民俗性我们必须清楚意识到老百姓是春联的最大应用者,也正是广大群众一直以来的坚持,张贴春联的习俗才得以传承和保持下来。那么如何创作出让“春联最大应用者”喜欢的春联,我想是非常重要的事。这里我们不妨听听方留聚老师的说法:

哪咤挥毫,写一张福字比天大;

嫦娥设宴,邀几桌龙人赛酒香。

   俺这副春联看看可以,估计没人贴。就像每年春联征集很多获奖作品写的不错,但老百姓不一定喜欢。可老百姓喜欢的,又很难获奖。如何写出让评委看上,获了奖,又让老百姓喜欢的春联,才是每个楹联爱好者应该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从方老师的言语中可以悟出:把握春联的民俗性至关重要。如何做到不偏离民俗性又能将民俗性、文学性、创新性有机、巧妙地结合,是当务之急。因为只有春联具有民俗性,老百姓才喜欢,我们的春联才有被应用的可能。否则,置之高阁。

   恰如其分地把握春联的民俗性,让春联真正成为民俗文化的亮点,让民俗文化之魂永远活在百姓心中,强化民俗文化之根基。

六、无声道德讲坛,荡起清风正气。

  中国传统文化以各种各样的载体、方式传播、延续下来。其中一些优秀的道德文化也自然地与春联走在一起,特别是一些优良家训家风借春联发挥其教育传播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反过来说,春联是传播传统道德文化的载体,这些书写有道德内容的春联张挂出去,大家春节期间外出游玩,或是走亲访友,每到一处一家都能感受到道德内容,是对人们思想的一种触动。看,“和顺一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这就是传统的道德春联,也是一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经典春联,为什么?因为人们对“和顺、平安”的向往是永恒不变的!道出“和顺、平安”的重要性。和就是属于道德范畴。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方面的强盛,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春联这方面的教化功能也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也有一些地方专门开展“道德春联”的创作、征集、研究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道德春联就是无声的道德讲坛,设在哪里就在那里发挥其教化启迪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让道德的光芒照射进每位赏读者的心中,焕发出正能量的动力。

七、奏响和谐之春,陶冶心灵美感。

   众所周知中国对联以其独特的韵律交替规律而自古至今广泛流传,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什么会这么大的影响力呢?我想原因是多元的,但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对联艺术之音律节奏美,深深打动人心。因为读起来琅琅上口,顺畅舒心。加上春联里面所表达的内容所蕴藏之情景。所以,欣赏春联,如闻一曲和谐之春的音乐。会过滤掉尘俗的烦恼,陶冶人们的心灵。

   这种音乐节奏美感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对联便在中国诗词文化中走出来的,它自然具有净化心灵,薰陶情趣的功能。春联在喜庆的日子里张贴就是要让它发挥其作用。

   愿春联像和煦“春风”吹掉秽垢、烦恼,让美感、和谐盛满心扉。

八、传播时政要闻,发挥政策导向。

   无论什么样的媒体都有传播时政要闻的功能,当然是正确的思想指引和管理下。春联以其特定时段:春节期间;在特定的空间一般以“张、挂”形式展示,其内容如时政春联或行业春联出现的话就是在发挥传播时政要的作用。让大家明确未来目标,工作方向;歌颂成就,歌颂祖国。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让百姓感到幸福,看到希望。

例①作者:黄一坤(广东)

莺歌唤福来,开局迎祥追绮梦;

牛笛吹春到,奋蹄加劲步新程。

   这春联里不仅写福写春,更表达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吉兆。引领百姓朝“中国梦”鼓劲加油启开新程。

例②作者:黄一坤(广东)

拓荒牛劲步先行,犁出春天故事;

试验田肥苗速长,蔚成南国特区。

   这是属于地方的时政春联。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股拓荒牛的奋发向上的力量,也在诠释“春天故事”的由来。从侧面展示特区速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拓荒精神的鼓动,也是在肯定特区政策的前瞻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其它客观原素的综合影响,在这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自然也出现春联实用性弱化的倾向,因为大部分的时政春联是在“宣传”方面强化功能的,这是发展的必然。但是无论怎样,它都在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

九、传递百业资讯,关注服务民生

   随着社会分工协作的变化,一个国家一个地方要全面发展,必须各行各业一齐发展繁荣。所以各行各业的资讯越来越多且复杂化。而春联很大一部分是“行业春联”,行业春联最大的特点是要写出行业特有的东西,如行业特点、工作内容、服务功能、工作机制、单位宗旨、发展规划、文化理念等等,所有这些行业资讯作为春联的内容,那么它张挂出去不就是在宣传其行业、部门、单位的资讯,让人更加了解行业、部门、单位。传播行业知识,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也要强化从业人员服务大众的意识。要下大力气强化“祝福歌中民主唱”的“幸福民生”理念;时时以“踏春地里喜先犁”(民生第一)的方针为工作指向。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副行业春联和简评来感受行业春联所起的作用。

例①作者:陈宝林(甘肃)

福驻社区,喜闻燕剪裁心结;

春巡街道,欣睹牛刀斩疫情。

   简评:以“福、春”为主体,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一对“驻、闻”和一对“巡、睹”动词对形式表达社区在“裁心结、斩疫情”所发挥的作用。燕剪、牛刀于此“点”此“时”用得十分贴切,表达一方面在常规工作(调解关系、化解矛盾、)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抗疫抢险、防控指挥)发挥积极作用。

   本来春联应是充满喜庆,忌讳不吉祥的。但是在特殊的背景下这个用法更能体现社区的应急职能。我们写行业春联和应用行业春联就是要切紧行业的工作职责、服务内容等等,一方面是创作上的切题要求,另一方面表达行业在常规工作与应急工作的两方面,发挥服务功能。

   总之,春联的功能和作用具有强烈的时空感,它因春节而生,为春节而红。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第一至五点是春联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彰显春联的节日性、色彩性、喜庆性、民俗性,它们之间共同围绕“春与节”这个中心,通过“对联”形式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当然其它四方面也因不同的需要不同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从春联的产生、发展,一路走来,其功能和作用,有所变化,但是第一至第五方面基本不变。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当时的“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从明朝开始就形成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可见,原来起始想法现在淡化了,更多在第一至第五方面发挥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形势下的需要,现在更多赋予第六方面(道德)以新的内容;朝向在第八(时政)、第九(行业)方面拓展的情况犹为明显。

   综上所述,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强大力量和重大作用。春联是一种民俗形式,春联是一种文化,春联是一种力量。今天,我国正在深入开展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文化宣传、文化研究,我们要趁着这股春风抓住机遇发挥春联特点,强化其功能和作用,在春联的创作、征集、研究、教育、传播等方面下功夫,做活做大春联文章,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在“弘正”方面加大力度,宣传时政,传播正能量;在“布新”方面创作出更有时代特色创新性强人民群众喜欢的春联,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把“欢乐红”之歌唱得更美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