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十一
2020-03-30 —————
银海周易 07:38
各位老师好,观上述老师的作品,涉及楷、隶、行、草、篆诸书体,一个比一个好,余深感汗颜。因学识浅薄,对书法理论知之慎少,略在大篆(金文)上学点皮毛。从八十年代初出于对篆刻的喜爱,为了治印故开始学篆、识篆。主要研习汉印等,后来多次参观书展,名家大篆作品引起了浓厚兴趣。下决心专攻大篆,遍临《散氏盘》、《毛公鼎》等銘文。《散氏盘》又名矢人盘,西周厉王时期青銅器,为圆形盥洗的水器。铭文铸于盘内底部,计19行,351字。全文气韵生机勃勃,体势錯落摇曳,如珊瑚碧树交相辉映。风格突出,雄奇健美,浑朴雄伟。用筆豪放简率,结字壮美多姿,既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是书写便㨗的成熟金文。多年来临习《散氏盘》体会到其铭文书法极富个性,线条浑圆有力而有雅拙之趣,书写起来非常自由舒缓,尽能体现书者的情趣。今呈上两幅临创作品,敬请各位大家斧正。学生王玉海顿首。
李建涛 12:46
玉海老师好。发出的临创作品看了,感觉真的不错。特别是临的《散氏盘》选字,通篇笔画沉稳,线条匀称,干静利落。看得出下了一定功夫。相比创作的作品在线质上感觉不及临作,特别是在线条的行笔中起伏的多了些,以致出来的线显得弱,另外起收笔别过草率。小细节处别忽略了。每人对审美取向不同,理解不一样
本人看法不一定对。
自己也写篆书,对书写篆书的体会感觉:篆书基本笔法不外乎逆锋起笔,中锋行回锋收笔。篆书起于殷商盛于西周。早期的铭文字数较少只有几字十几字,后期铭文字数较多。不同时期的金文也是不大一样,金文的不同线质,我们用毛笔去表现其实用笔的方法不同而产生的线质就会有所不同。比如,用笔的提按幅度,行笔当中的快慢,使用笔锋的长短,软硬毫都可能使写出的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效果。另外同是都临一个碑帖,但临帖后产生的面貌效果确每人一面。这就是个人在对碑帖的理解上,在用笔的力度上,行笔的快慢及收起笔的角度变化上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当然也不只这些还有其它因素。但不管怎样,写出的线条质量要有金石气,要刚劲丶厚实丶圆浑匀称,给人以力量和美感。其次我们学篆特别是在篆法上要遵寻古人,不可度篆或故弄玄虚。吃不准的字一定要查资料,找出处,不可任意变形夸张,想当然按现今的揩书偏旁部首去写。有很多字,今字与古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特别是在古文字学方面要下功夫。其实说了这些有些方面也正是本人应去努力深入研究学习的,让我们共勉。
秦山人 14:54
玉海老师您好。所发临创作品我都认真看了,我以为真的不错。我也学一点金文,但和您差远了。建涛老师的评语,我也认真读了,同意。从您的介绍和建涛老师的评语中学了不少知识,谢谢你们,谢谢小组的这次活动!
银海周易 15:01
谢谢建涛老师的指导与点评,我一直把建涛老师当作我学习的楷模。这些年来我臨习篆书体会最深的是不能意造篆字,来不得一点马虎,一定要查篆书大字典,绝不能任意夸张。在用笔上还是把握不住,这是我最大的弱点。你指出的许多不足,正是我努力改正的方向。再次感谢建涛老师的教诲!
姚福聚 15:04
王玉海老师学书20余年,对大篆情有独钟,学习刻苦,专心至致,成绩显著。经常受到余臣滔老师的表扬,其书法作品经常在区、市和军休系统展览中入展获奖。
今天王老师发布的三幅作品都很好,使人眼前一亮。其作品根植传统,取法高古,巜散氏盘》、《毛公鼎》等铭文是他学篆的主攻方向。我对篆书一知半解,若评说王老师的作品有点胆怯,有一些可能说不到点子上。考虑到这这次书画评说活动,要突出有书必评,人人动笔,不当局外人,否则就达不到这次书画评论的予期目的。下靣我谈一点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优点
王老师篆书取法清晰,认准巜散氏盘》、《毛公鼎》,攻学不辍,稳扎稳打,厚积薄发,一步一步地往前迈前,终于取得下喜成绩。王老师对大篆有较深的理解与实践,使得他书写的大篆不离法度,书篆简明干练,毫不犹豫,直接了当,准确到位。首先看用笔,他不逞强使力,而是稳健运行,有錐画沙之感,保持笔画的一致勻称、勻衡,使字都显干净利索。其次速度把握的不疾不徐,不急不燥,从容不迫,洽到好处。其三是线条的交接、穿插处理的较好,线条是长是短、是孤是方,都达到宻切的程度,如第二、三幅作品中的叶、开、吏、疾、碧、凋、高、阑、那、人、却等字,都有渾然天成的感觉。其四是在用墨上,也很讲究。篆书用墨至关重要,王老师把握的也很好。优点不多赘述。
二、建议
1、我平时观察,王老师创作篆书大字时,线条过分臃肿,丟失了大篆特有的金石、刚劲、渾厚本质的东西。从二幅创作作品与临习的一幅作品对比即可看出存在的这些问题。
2、现在不少写篆书的书家,把行楷或方笔融入大篆创作中,效果也很好。这种融合嫁接的办法,是好点坏,我也吃不准,王老师可以试一试。不行就弃之,不要让狗尾巴花占污了你这娇媚俊秀的玉兰花。
3、还说形式。在你创作的所有作品中,几乎都用了朱墨(液)写释文、题跋、标题等,以此作为映衬。我认为有点过了,它没有为你的主打作品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反而成了视觉疲劳。望今后在创作中,不用或少用。
我们在一个单位相交二十多年,守望相助,无话不说。这次评书,说错了请批评指正。福聚拱手。
银海周易 15:11
宁逺老师您太客气了,您在篆书(金文)研究上也是质历较深的大家,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开始我介绍中说到,虽然从喜欢到初学再到现在已近三十年,但仍然只是学点皮毛。更深的理论,篆书笔法,等等都浅薄的很。故还得向您学习,建涛老师指出的咱们共勉!
银海周易 15:28
姚老师您好,谢谢你的点评非常衷肯,非常到位。您是咱们的老会长,在您的领导和邦助下,特别是多年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学有目标,练有劲头,有了今天的收获。姚老师指出的问题正是我的需要克服的弱点。今后有您和余老师的细心呵护、真情指导,我更要加倍努力、取长补短,不辜负二位老师的希望。再次感谢!
翟天安 15:31
玉海老师的临作等三副作品仔细观瞧临的好於创的。我发了倪文东的创作作品与你共赏!可共同既学古人又学今人两不误!与您共勉!
银海周易 15:41
翟老师,我看了你发倪文东先生的创作作品,一下子眼前一亮。我看到了自己最大弱点就是用笔死板生硬,缺乏灵动感。更没有大胆创新精神!谢谢你的现实说法,诚肯指教。翟老师也是篆书(刻)大家,谢谢你多多指教!
魏绍征 15:51
我与王玉海老师相处五,六年,时间知但很熟,他的部队作凤,工作态度,学书认真,刻苦,另人敬佩,篆书看的多,臨的少,大篆更不懂,不敢妄加评论,
你的三幅臨创作品′看了几遍,是很好的学习资料。祝你在学书道路越走越宽,取得好成绩,向王老师学习!
李建涛 15:56
玉海老师过讲了,千万别把我当成楷模。我也是在学习的路上,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对于习篆也有很多困或,特别是识篆及古文字上缺少些认真细致的研究。其实,习篆容易识篆难。有些篆字有规律有些无规可寻,只有死记硬背。望我们都在这面下功夫。
魏绍征 16:08
建涛老师说的好,一幅二十八字,不看释文我能认一半字就不错,我学过偏傍步手,可记不住,与臨的少有关系,以后多和老师学习,其码得过的去。
李兰兰 16:29
王老师的篆书作品非常精致。篆书大字小字写的都很好。尤其小品,章法运用上非常活泼,又有情趣。时代气息也很浓,有朝气!王老师每次展览都能拿出精彩的作品参展。成绩突出,值得我们学习!篆书对于学习书法的人,都应该很喜欢的。尤其金文,每一个帖都有不同特点。精美的字形看着就让人喜欢。我也尝试过临习金文,但是总不得要领。临得一塌糊涂。看到王老师的作品和学书体会,以及以上各位老师的点评和对临习大篆的方法要领介绍。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在我临习金文时肯定用得上。受益了。谢谢各位老师!给王老师点赞!
银海周易 16:52
谢谢魏老师、兰兰老师的鼓励,建涛老师不要客气,我每次看到你的作品都要认真细致地着磨,我为什么写的没那么灵动飘逸,原来还是功夫不到家。就向建涛老师说的那样,习篆容易识篆难。象楷书一样有规律,但又偏于规律,有的字和原来的样完全不一样,如"敢"字,必须借助字典死记硬背才能掌握。与大家共勉!
银海周易 16:58
谢谢杨老师又把今年年朝阳区书展上的拙作㧱上来了,献丑了!现在对照大家的点评还有很多不足,请大家一起斧正。十分感谢楊老师能记得我!在此致以軍礼!
老马 17:33
今晨收到玉海师的帖子,眼前一亮,便欣然拜读。幸有朱文作释,才得板桥诗静安词,于是兴趣盎然。几番赏读,敬意倍增!为测眼力,私下排序,后得诸师析评方得奥妙。王老师二十余年攻一体,汲古深绠,刀笔相参,契而不舍,终有大成可敬!我是门外之人不能乱评,只是感受敬佩。
姚老师评朱 液释文“不用或少用”,改为“适当用”如何?手机上有疲劳之嫌,挂到墙上是“点睛”之作呀。无知者无畏,姚老师包含!
姚福聚 17:58
适当用即可。所有作品均用朱液就不取了。
崔煥朝 21:33
王会长多年临写篆书,卓有成效。这几篇作品也很棒。我对篆书了解不多,不能多作评论。
从感觉上讲,似乎第三幅写得太满。不知对否,供王会长参考。
2020-03-31 —————
银海周易 08:40
恒壁、振洲、焕朝老师好,谢谢你们的关心和鼓励,我现在还是一个小学生,心虚的很比建涛、宁逺老师差得一大截。有时候在笔法章法诸方面还把不稳。王老师的行书,马老师的草书,崔老师的伊隶都非常猷劲精道,是我学习的榜样。
姚连弟 11:40
玉海老兄:前面多位老师对你的大作进行了点评,中肯、实在。尤其是我的本家老哥,因熟悉而点评更准确。建涛从专业角度指出了问题,令人印象深刻。我与老兄接触几年,感觉到在篆书上老兄真是下了功夫,进步非常明显。好的不说了,建议老兄在用笔上下下功夫,建涛所说金石味,厚实、圆浑,实际就是中锋、涩行,建议临点儿魏碑中的摩崖作品,如《郑文公》,再有纸、笔、墨更讲究些,前日和兰兰说过,糙纸、少墨、软笔,练的是腕力、指力。至于风格上,还是要个人喜欢,如不喜《神谶碑》味道,就不要加方笔。钟鼎铭文可以多临习,字少文短,不用占过多时间,也不会疲劳。[偷笑] 如软笔不习惯就用兼毫,尤其是现在化纤兼毫,摸着硬,着墨软,也可以。还有大篆中的环转,多练练,青铜铭文中的圈儿都是很圆的。再有大篆笔画的连接处一定要实,如同焊接的一样,这也是青铜铭文特点之一。话又说多了,请参考。
刘东 13:07
@姚福聚 姚老师您好,我之所以缄默无语,一言未发,实在是心无点墨,不敢妄言。看到各位老师们的精彩点评,我只有由衷感佩,陶醉其中,不胜惶恐,难述一二,实在抱歉了
亚丽 14:10
王老师,我学识浅薄无权评论你的作品。只是从各位老师的讲评及您的自述中得知,您30年专心刻苦研究一贴而取得可喜的成绩,让我敬佩。这几年我也曾临习过金文,但只是幼童识字,没有这许多理解。所以我真是受益匪浅。建涛老师,从用笔墨要领,观察细节,线条力度,对篆的认识等多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解析。姚老师说的更是诚恳。从优点到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所说之处也都是值得我去学习领悟的。姚会长说的更是精辟实在。是我学习过程中的警言,所提的建议都在我临习中常犯的毛病,一知半解的东西在此有所感悟。这仅是我的大白话,谢谢各位老师。
银海周易 15:47
一直盼着连弟会长对本人的指教,谢谢姚会的厚爱!你和建涛老师的解析之诚恳精辟令我感动。我学习大篆没有上过学、拜过师,就是自己喜欢,读帖临帖如《金文编》、《中国篆一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篆刻字典》《甲骨文字典》等工具书,因此在用笔上下功夫不够,方法不对路,缺乏金石味。在用纸、用墨上没有更深硏,总之毛病很多,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谢谢姚会、亚丽老师鼓励。致以军礼!
李建涛 16:27
玉海老师:查金文的工具书,《金文编》丶《古籀汇编》上下册丶《古文字类编》丶《古篆释源》比较好文字基本上都可查到。《金石大字典》丶《篆刻字典》等工具书里面包含甲古文,金文(大篆),小篆,汉印文字等,所以写金文(大篆)有些工具书不会写篆书查到了我就用是不行的,要分清是什么时期的字体。
银海周易 16:29
知道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