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作品展示 >> 街口书法创研组活动十
街口书法创研组活动十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十

2020-03-28  —————

崔煥朝  08:34

第一幅临汉《衡方碑》,后二幅学习。

《衡方碑》是汉碑中方正拙厚一路的,重气势,讲古拙。雍容阔绰,威武雄壮。

我在学习中,心想手未追,达不到效果。请各位大家指教。

 

 

 

 

 

魏绍征  11:14

崔老师的一臨一创隶书写的都很认真,很用心。我对隶书了解不多,我的印象您臨清人伊秉授比较多,也比较熟,平时学习和参赛見的多。

在隶书您下了一定功夫,能把握住碑帖特点,和筆法,形似的掌控,准确都很用心。用墨很浓,写出扑拙,厚重,宽綽的特点。提点建议,写隶书速度不易太慢,驻墨太多,写不出神韵来,出现败筆。要把握速度与用墨的关系,我看姚福聚老师现场写大字隶书,速度快,墨也浓,灵动感强。有说的不对,纠偏,鉴谅。

 

崔煥朝  11:26

谢谢魏老师中肯的指教。我也在琢磨速度墨色和效果关系,总把握不好,快了收笔不稳,慢了雍涩。总之不到家。再学再练。谢谢!

 

姚福聚  12:03

崔焕朝老师发布的三幅临、创作品,是属清人伊秉绶隶书脉络。《衡方碑》是伊秉绶学书时主攻的碑帖,此碑成就伊秉绶这个清代隶书泰斗。当然刘墉的楷书讨伊秉绶影响也很大。据我所知,崔焕朝老师近20余年,一直攻伊秉绶隶书,对伊体认识深刻,把握较准,经常有精品问世,在区、市级书展中入展获奖。但我一直未见过他临、创《衡方碑》体作品。这次偶然见到,觉到新鲜可读。细品崔老师的三幅(一临二创)作品,追根溯源,其作品呈现的是巜衡方碑》、巜张迁碑》诸汉隶碑帖,临、创作品中又以大量的伊体笔意占居主导,你中有我,我中如你,融为一体。字的结体、用笔未脱离《衡方碑》和伊秉绶隶书大的格局。崔老师的字,横平竖直,结体方正,有较强的装饰意趣,用笔圆浑,没有夸张,意到笔止。点画齐而不板,收放得体。平时,崔老师写的大字作品,均为上承之作,值得我学习。

三幅作品,我看不出什么大的毛病,只想提点建议:

在创作中,要力戒结体过分突出装饰性,不要把《衡方碑》、伊氏隶书写成美术字。建议多临汉碑隶书,尤其是《衡方碑》、巜张迁碑》、《西狭颂》等,从汉碑中吸取营养和创作源泉。另还要吸纳今人书伊秉绶隶书的优秀作品,跟上时代步伐,使自已的作品达到心手双畅,物我两忘之境界。同时要注意点画细节的把握,做到精准到位。还有一点,就是崔老师平时的作品,几乎都在形式(包括用纸、用朱液等)上,有点过分用心,我觉得没有必要,白纸黑字就很好。形式是包装、是外壳、是表象,把字写好、写到位,才是硬道理。我们二十多年的朋友了,说错了批评指正。

 

姚福聚  12:55

对崔焕朝老师作品评论再补充一点,就是希望崔老师,在攻伊秉绶隶书的同时,专心学点行书。建议学习颜真卿楷书、行书《争座位帖,因为伊秉绶学行书时,就认真学过颜字,后人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记得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对伊秉绶一幅行书诗评:茶陵而后见汀州,落笔神光夺两眸。惊怪元和新样好,平原一派得承流。这首诗的中心意思是说,伊秉绶是用隶书的方法写颜字。供参考

 

崔煥朝  13:38

姚老师评论亲切中肯,有表扬也希望,我要好好研读。尤其是提出要下决心练行书的意见,十分准确。下大力练。谢谢!

 

李建涛  13:49

崔老师好。发来的临创作品看到。自从认识崔老师很多年以来感觉印像中都是在写伊秉受,而且多次在采风活动中拿出其作品让我提出不足。说来惭愧对于伊秉受的隶书随有些了解但没有真正去认真临习过。崔老师临习伊秉受的书体整体感都是抓的很准的。他的大字特别是对联我觉更有其风格。其实伊秉受隶书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他的字体敦厚,笔画基本平直,粗壮。起笔之处较方收笔圆润,很多字在处理上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给人以对比强烈的视觉感,个性风格独特。

要说从临创《衡方碑》作品之不足处,我的感觉是在整个通篇字体的书写上缺失了字的大小,疏密感。观其创作作品在横竖行字的书写安排上有"仪仗队"的气势。但你去观《衡方碑》它可能不是这样。比喻不一定对,见笑了。另外临习碑帖中,一些细节细小的容易使人忽略的地方不可不重视。什么是特点,特征细微之处正是。祝崔老师书艺更上一层楼。

 

亚丽  14:09

崔老师您好。您今天临的《衡方碑》我是第一次见。厚重,古朴,有气势,很是喜欢。其方、重、满特点正是我们“体弱多病”患者的良方。看了崔老师的作品临的基本上好很有特点,对比了一下原帖只是感觉气势不够足,有些笔画儿可能不太到位,其实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更完美了。我没接触过此碑帖,无发言之权,一点感受请指正。

 

秦山人  14:20

崔老师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临帖,並用帖的字体进行创作,坚持写好自己的看家字,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所发临创作品总的都很好。我的看法是临作更好一点,创作的字有点长,原帖较方扁,创作的28个字中,有七、八个字的捺画较相同,应有一点变化。在创作中,能有一些字型大小的变化,有些笔画疾涩的感觉,似乎会更好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李兰兰  15:24

学习清代隶书的人并不太多。崔老师学习清代尹秉綬的隶书。是非常好的选择。

隶书有两大高峰时期,一是两汉,一是清代,二者的书写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与汉代隶书不同。由于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结束了“帖学”近千年的统治地位,给靡弱的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书法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以篆隶为主流书体的时代。三百年的清代隶书创作,名家辈出,人才济济,是汉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其中以金农、郑簠、邓石如、伊秉绶为代表。这四位的出现改变了书法格局,扩展了人们对“书法”的认知和表达的维度。隶书不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化书写。在经历了汉唐洗礼之后隶书又焕发出了另一个春天。

借这个机会我们来认识认识尹秉綬这个清代的大书法家。其实他也是清代的牛人一枚。

尹秉綬:清代“隶书四大家”之一(1754——1815),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曾拜纪晓岚和刘墉为师,学习书法。

伊秉绶兼嬗绘画、治印,并有诗集传世。可谓“诗,书,画,印”全能。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崔老师临习尹秉綬能把握到位。崔老师发的作品,我有点分不出哪个是崔老师写的?哪个是尹秉綬写的了?很有尹秉綬的味道。伊氏的隶书具有鲜明的个性,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有强烈的装饰美术之意趣,没有晚期汉隶的“蚕头燕尾”的习气。严格的中锋行笔,笔画粗细大致均等。崔老师都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临创作品都非常棒!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一个书家进行研习。成绩是显著的。说明专一是成功的法宝。肯定将来崔老师能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供大家欣赏!崔老师很棒!向崔老师学习!给崔老师点赞!

 

崔煥朝  16:15

看了四位老师的文章,使我很受感动,大家对我的鼓励大大过之。尤其是对伊体的详细了解更使我吃惊。向你们学习。对我作品的针砭一针见血,使我收益匪浅。这种一件作品大家评的作法大好了!前几次对别人作品用不甚懂搪塞实际是懒不负责任,在此检讨。这个办法不客气地说在书法史上也是个创造!有高科技手段,有极端负责任的同事,有想提高书艺不怕评批的书友,事情办成功了。有感而发写多了,请二姚会长及大伙见谅。

 

陈之善  16:30

@崔焕朝。焕朝你好。看了你的字越来越有味,看了各位老师评的都很到位,很受益。我们是几十年的战友啦,不免也说上几句。一是学习伊秉绶要寻根,从汉到清隶书发展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哲学上讲是否定之否定。伊秉绶的字就是从秦汉碑碣中发展过来的,包括中锋的篆书用笔。你临汉碑非常有必要,但不要学死,要学活,取其精华。二是,学是为了用。临的再像也是人家的。要融汇贯通,为我所用。你需要大胆的创作,不要把创作当集字。三是你做事很认真,很规矩。这很好。但在创作时要有一个好心态,要放松,不要总想怎么写好。要老老实实的运用好自己临习中掌握的技法就可以啦。我瞎说,不对请批评。

 

银海周易  17:09

以上诸位老师对崔老师的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析,我完全同意,崔是我们的副会长,是临創伊秉绶的第一人,目前没有人敢写。近年来崔老师进步非常之快,成绩斐然,在市区乃至全国都有获奖,是我们协会的榜样!今后在用笔上再活一些,要有流动感,字体大小,疏密要得当,整个作品就不会显得呆板。我也是瞎说,不当尽管批评!

 

王恒璧  18:24

崔老师,你一下子能拿出那么多作品来点评,令我惊赞。你临创欲的旺盛与勤奋,给我极深的印象。你使我连想到另一位年轻的写伊的书友柳勇,你和他一样,有一股不拿下碉堡不罢休的军人气慨,我能期待你和他一样,取得大的成就。看得出,你在追踪伊氏的足迹,很有用心。临帖,我意还是学得像为好,不要急于创。说到此,我很惭愧,因为我是打井还未见到水的人,对隶书爱而未曾涉猎,只能讲几句白话。

 

崔煥朝  18:37

玉海会长,你太夸奖了。现在仍苦于变化不大,没有写出自己,象之善老哥说的,写活写出特点來。多指教。

 

王恒壁老师,谢谢夸奖。柳勇写伊体,在几次书展上我见他,向他求教过,只是时间短暂未能深谈。听说你与他交往甚多,有时会引见一下,当面求教收效更大。你的指正很到位。谢谢啦!

 

崔煥朝  18:48

玉海会长,说过了。通县柳勇安徽人,年纪不大学伊很成功,学习榜样。

 

姚福聚  19:00

还有第一人的提法也欠妥,不说全国,仅北京就有不少写伊秉绶隶书的,张桐彦写伊高手。现市书协秘书长也在写伊隶书,我们总会下属分会也有写伊隶书的会员。

2020-03-29  —————

 

魏绍征  09:31

看来伊隶有潜力,加的合适,加的和谐,(上述二幅)就是成功的范例。好

魏绍征  09:47

能加篆或其他体除本身的书写功力外,还要具备综后实力,不那么简单,我深有体会。向老师学习!

 

崔煥朝  09:59

何来胜先生的作品,看后很受启发。学伊精髓,灵活变化,才能进步。谢谢杨老师!

 

王恒璧  10:00

建平天安老师展示的今人作品,使我更加觉得,学古人,也要学当今的先行者。

 

崔煥朝  12:40

翟老师展示的张铜彦先生的书法作品,是目前书坛学伊最成功的人,我一直很敬佩的。大展上见过作品,没有深谈过,要能当面学学多好哇。謝謝天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