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作品展示 >>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六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六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六

2020-03-19  —————

李锦  15:25

各位老师好:我临写和创作了两横幅(四尺对开)。

行书颇具实用性,雅俗共赏,受众最广。自晋以来通行至今。但也是较难写的书体,难登高雅庙堂。至今我还不敢写,原因是,流、俗、滑、滞等积习难改,文气、飘逸、书卷之风,今天临了兰亭,创了五柳。诸师指教!

 

 

 

 

  

李建涛  20:36

李锦老师好。

临作创作二幅看到,特别是临作《兰亭序》感觉临得不错,自己看后很受鼓舞。特点图放大看了看,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字型抓的都很准,通篇感觉流畅。并非自述“懒不勤耕"

创陶渊明五柳先生一幅,写的更放。自己的东西容得更多,每行第一字与最后一字,重基本都在一条竖中心线上,缺失了一些律动感。可多参考羲之手扎等。本人拙见,行家见笑了。

白丁  (李锦)  21:05

建涛老弟说的中肯,但对我还是客气。望各师友抛开情面,我们的对象是书法艺术,非人。

说实话,我的临作还是花了一些心思的,乃至被窩中还心仪手摹,故结字尚象,照葫芦画出了瓢,但细敲,毛病百出,全无细节精缜之行书要素。空架子而已。创作”五柳”,也較匆匆,太過拘怩,全无晋人晋性晋文章的风韵。真难!

望各位别碍情面,自家人,批评是最温暖的。谢谢!

王恒璧  21:14

第一次见到白丁老师的行书临创作品.颇见功力,甚羡。所创作品,如(初创时何妨集字)加些王字的行草,可能王字的味道更浓。

秦山人  07:42

李锦老师已八十多歲高寿了,仍对书法勤耕不掇,诸体皆能,碑帖兼备,又善作诗填词,谱曲咏歌,且练拳健身,对人坦然率真,是我尊敬的长者。

《兰亭序》被誉为第一行书,首先其墨迹与文词结合l的很好,开头行宽字美,随着作者议论人生情绪的变化,行距字形用笔都有变化,充分体现了作者“思逸神超”的壮态。其次是整篇连贯很好,一字中点画之间、一行中上一字的收笔与下一字的起笔都有迹可寻。第三是字的变化多,如人们常说的20个“之”字无一相同。总体看自然天成,毫无凋飾。李老师确实下了功夫,字很像,但我觉得就以上几点还有待再提高。

《五柳先生传》的创作很好,随不完全是兰亭笔法,但确是二王风格,且行笔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以上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老马  11:27

李哥一直是我心里中的老师,储学磨砺文武双全。于书,我一直认为他是在修行中提升,提升书艺提升人格。这次展示又一次令我警醒:功夫在一点一画一字一行之间,受教了!

王恒璧老师建议您在《五柳先生传》中加点王羲之的行草,我举双手赞成。我理解他是要让您写出一点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味道来,以您的水平完全可以一试。

祝李哥安康快乐!

李兰兰  13:09

《兰亭序》世称“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为历代帝王、文人所喜爱的顶级书法作品。更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

王羲之的《兰亭序》,诞生于东晋353年,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

自从《兰亭序》面世后,历代书家纷纷取法效仿。可以这么说,《兰亭序》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上到传世的书法名家,下至喜欢书法的一般爱好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时间虽远,但《兰亭》的魅力不减。直到现在,它仍然是图腾一样的存在。

《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兰亭序》俨然成为书法界的一个标杆,一个偶像。都摩拜它,仰慕它。在自己的笔下也想去扮演它。所以王羲之以后的大书法家们很多都临摹过《兰亭序》。

《兰亭序》是圣贤笔法,无论是专业书法家还是书法爱好者,临写《兰亭序》是必修课程。一样的《兰亭序》,在于具体临写的人的个人感觉。王铎临的是王铎的《兰亭序》,八大临的是八大的《兰亭序》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解读。

说回到李老师的作品,过去看到的都是魏碑。非常精彩,很有功力。用笔和结体俱佳。只是李老师太谦虚。那么今天见到李老师的行书写得这么好,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跟李老师探讨的还是行书的章法问题。行书把握整体的气息贯通,又不僵化最重要。行距之间的留白不要太均匀。另外《兰亭序》在字势上看起来基本以左低右高为主,但仔细分析,其实俯仰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字歪的非常厉害。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疏密,大小的对比仔细观察也是很大的。只是因其通篇秀美,静逸不易察觉得到。临时再细读一下。另外李老师临的时候我看应该没有叠格。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和方法。只是在行与行之间的疏密上再下些功夫,兰亭的味道就更浓了。包括创作作品,也应该注意行距间和字距间的变化。行草书如果叠格书写的话。那一开始就把自己给禁锢住了。不敢越出那个界限,行草书是写不成的。因为它表达的就是率意,自由和洒脱!李老师在用笔上,因有魏碑的功力。线条沉稳,扎实。有碑的味道。傅山曾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其实包括行草书在内。如果没有篆籒功底,书法作品是不会有气质的。中国书法就是这么神奇!

就说这些。李老师两幅作品都很棒!给李老师点赞!向李老师学习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学习精神!

姚福聚  14:59

读了李锦老师临、创作品,觉得挺棒。临巜兰亭序》,遵循了古人摹夲中的一帖,可看出李老师是下了一翻功夫,字写的像又到位,韵味十足。李老师80多岁的人,能静坐临帖,学习经典、敬畏传统,难能可贵,值得我学习。

创作横幅巜五柳先生传》,其形式、局与《兰亭序》相似,写的很好,足见功底。

提一点建议,就是在处理墨色变化上注意。用墨不易过干或过浓,应浓淡适宜。写巜五柳先生传》这样的作品,写中、小楷较合适,勿用浓、集墨,墨要淡一点,写出的字要灵动淡雅,有书卷气。墨过浓了,字写的肥了,或有涨墨,就缺少了行书的情趣。本人拙见。

  

翟天安  03:59

看了大家的评述受益非浅!更感谢李锦老的大作!

白丁  (李锦)  13:43

@翟天安老师凌晨发信息,可见勤奋。没有对拙作提正面批评,谴憾。阁下是正班出身,多赐教,别客气!

姚福聚  13:49

天安先生就是夜间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