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作品展示 >>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五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五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五

2020-03-18  —————

秦山人  08:30

各位老师好。我对隶书很少接觸,对篆书中的金文也才初学,所以对前几位老师的作品未敢发表意見。但各位老师的作品及点评,我都一一认真拜读,受益匪浅。

我初学写字时,就对二王流派的行、草书比较喜爱,曾对王羲之、懐素、智永、文徵明、趙孟頫等名家的传统名帖和手扎多有临习。对孙过亭的《书谱》是后来才觉得好,它不仅在书论上很经典,而且字也很美,它不仅提供了草字的范夲,而且在用笔上起、行、收、使转、提按交待的很清楚,一絲不苟,对二王的帖学风格有很大发展。所以,我开始喜欢並临习。但由于文字太长,没有通临,只对个别段落和一些常用字及自己认为很好的字,挑出来临习。我的体会是临帖不是抄帖,重在读帖,了解其特点,同时要练手上的功夫。我较追求形似,缺乏个性,也不善诸帖融合。現拿出近期一幅《书谱》临作和以《书谱》笔意写的一幅小字、一幅大字,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大字释文:  岂能盡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小草釋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見其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車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畄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則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圣矣!

 

翟天安  11:11

王老师:书谱临的很到位!为您点赞!

 

景林  11:19

王老,我现在也写书谱,咱们共同学习。我觉得笔划到位字形很象,但我觉得贯气不够,用笔缺少节奏,不知对否请包含。

 

姚连弟  12:15

《书谱》是学习草书必学的佳帖,书、文并茂。用笔干净利落,提按有度,中侧并用,方圆并施,连断合理,使转分明。结构上疏密得当、错落有致、轻重对比。其文在中国书论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临习中犹要注意中侧锋的运用,连与断的结会,折与转的变化。

王老师致力于《书谱》的临习,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熟。乍一看很像,但总感觉少些什么。看了王老师写的大字我明白了,缺少的是力度。原因有两个:一是中侧锋的运用,侧锋取妍没取出来;二是折转的处理,转多折少,尤其是顿挫的地方。解决的办法,我的体会是节奏的掌握,快丶慢,疾、涩要有韵律感,不能一味的慢,更不能一味的快。另外王老师说"不善诸帖融合",这是不行的,要能够博收约取,而笔力的取得离开篆、隶、楷的临习是不行的。

个人观点,供参考。

 

李建涛  13:35

宁远老师好。

看到了发上来的作品,感觉书写的流畅,自如,很好。本人对行草书学习的欠缺故不多加评论。但从几幅字整体看(把照片点开放大)个人觉得还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个人觉得,字形转折的地方圆的转折多了些,是否加入些方的折笔。这可能与行笔的个人习惯有关系,圆多方少力度不够。帖上的字笔划,笔锋的转折,起笔收笔,提按,运笔的走势会让我们看得很清楚。碑上的字则不然,所以有区别。

对联这幅字书写的很棒了,但好象气势上没出来,空间留白太多了些,把字写大些是否会好?其它老师感觉如何。瞎说了不少,不对之处忘各位老师指教。

 

姚福聚  13:51

王宁远老师学书体有行、篆、楷、隶等,较得心应手的书体,还是行草、篆书。这些年他搞了自已的个展,较成功的也是这二个书体。姚连弟会长提出在学習巜书谱》中融入隶篆的东西,增添魏晋汉的古意,我认为甚好,可取。我想再提一点建议,就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一点章草,可能更好一些。这是因为,章草最显著特点是沉着、古朴,带有深厚的隶书痕迹,其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在草书的衍变过程中,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我们如果认真观察一下孙过庭《书谱》,会不难发现其中某些段落或某些字却带有章草的痕迹,而且极有韵味。其表现为用笔迟涩,线条沉凝、古朴,有强烈的金石味。因此,在临创中,注意吸取章草的遗韵,克服行笔浮滑,结体松散的问题。王宁远老师做人、书艺都值得我学习。建议、评论供参考。

 

李兰兰  15:37

今天讨论王老师临习《书谱》。借此又有了解了孙过庭和他的《书谱》的机会。

 孙过庭是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曾著有《书谱》2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其中,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等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义。有墨迹《书谱》传世。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个《书谱》。

 孙过庭《书谱》不仅是一篇蕴含深刻书法哲理的理论著作,更是二王帖学技法的巨大宝库,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法丰富,变化万千,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理论巨著。

《书谱》的用笔特点继承了二王的用笔方法,方圆兼施,中侧并用,精准干净,字势灵动,可以说孙过庭《书谱》,在技术上完全继承了二王衣钵,具有非常浓郁的二王笔意。孙过庭《书谱》是初唐以前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今草作品,学习书法的人即使不专攻草书,阅读书谱也可以提升我们的书法理论素养,因为它的内容涉及到书法史,书法理论,技法,美学,鉴赏等等方面。再说《书谱》是墨迹本,笔端消息很直观,很清楚,用笔灵活精妙,笔画之间的关系交代的很清楚,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理解。如果学习二王一路行草书,孙过庭《书谱》是非常好的入门范本。

 有学者说:孙过庭《书谱》,很多艺术特点介于行书与大草之间。

  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象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首尾三千余言,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真是“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化境。

 《书谱》的用笔,流畅婉转中极富变化,正像他自己所说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映带俯仰,气脉贯通。笔端或轻如蝉翼,或重若崩云,刚中显柔,柔中寓刚,飞动轻继,意趣盎然。实属极佳的学书范本。

  看王老师临《书谱》,临的很好,大家有目共睹。因《书谱》的笔法非常精进。起收笔也非常讲究。临习时是一定要注意的。另外《书谱》章法上,它的行距不是均匀地分布,行与行之间摆动是非常大的,疏疏密密,留白自然而巧妙。字体的大小,粗细变化也是非常大的,对比非常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书谱》看起来那么有节奏,有味道的原因。这种章法的视觉冲击力应该是属于美学的范畴吧!所以我们在临习时也是应该学习和把握到的。王老师很棒!给王老师点赞!谢谢王老师!谢谢大家!

 

王恒璧  15:38

王宁远老师,我也临过一段《书谱》,水平远不如您,现抄录一段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的讲话给你,供参改。刘说:你现在在临《书谱》,你要明白,首先是学他的文章,其次是学他的草法,再次学他的字,在临习时要挑字临而不要统篇抄,严上说《书谱》只能借鉴而不能学,纵观2O多年来,靠书谱出来的就一个伦杰贤。但伦杰贤先是学得米芾,写米写绝了,因此他是把创作落在《书谱》上,他的功夫却是下在米芾上。写书谱写了一辈子的孙墨佛怎么样?你像现在的有些中青年临书谱有成就的,他们都是在借鉴二书谱,巧用书谱,而不是实写。因此训练思路要对。

 

老马  16:56

王宁远老师:读大作感受良多。观夫悬针垂露众妙齐列,疏朗清明实在敬佩。油然想起您对我讲草书创作体会的情景,真真记忆犹新。我临《书谱》只是皮毛,汗颜汗颜!对照您的临作,打开原著想找寻一些门道,却不意见到清人包世臣关于《书谱》的解读,虽只片言短语,于你我或有裨益。抄录于下全当我的体会发言。

包言:“篇首七八百言,遵规矩而于弊于拘束,凋书为甚。(至十六页)东晋士人以下千余言渐会佳境。(至五十三页)闻夫家有南威之容至篇末,则穷变态合情调,心手双畅。然手敏有余,心闲不足,赏会既极,略近烂漫。”细读此语,或可对“书谱”临习有所提点,请王老师及各方家解读帮助。

 

王恒璧  17:35

王宁远老师,我直言转述了刘文华的一段话,当代人的意见第一是好懂,无论对错,我们见面时可讨论,这样写就太费事了。另,组内几位老师的意见我是同意的,客气话我就不说了。

 

秦山人  11:13

各位老师好。我们小组的老师,不仅对自己善长心书体研究很深、写的好,而且对各种书体都有了解。且不吝赐教,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看法,供大家学习参攷;对学友的作品点评,不一味说好,多指缺点提建议,这使我很感动。

我习《书谱》,缺乏老师们对其的深刻研究和理解,所写的字正如老师们指出的,看起来很熟,但是,用笔缺少节奏,快、慢、疾、涩韵律感不强;中锋多,侧锋少,元转多,方折少;大字缺乏气势……建议融入篆隶,加一些章草,增添古意。还有老师推荐了先贤书论家和当代书家对《书谱》的解释和学习指导等等,对我都帮助很大。我将逐句研读,深入理解学习和改进。

我現已回西安长住,小区优美,陋室宽畅,虽无所求,但每日适当锻炼、搞搞家务、看看书、读读帖、写写字、上上网,觉得很满足。西安是古都,欢迎老师们来西安玩。最后再发来两幅近期写的字,请老师们雅正。

 

 

 

 

 

 

姚福聚  11:56

这二幅横批写的古朴、雅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