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作品展示 >>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四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四

 

街口书法创研组巜每日有书》巜有书必评》活动四

2020-03-16  —————

陈之善  11:57

诸位老师书友你们好  。看了前三

3位老师的活动,很受教育,受益匪浅。我对隶书一知半解没有发言,现在姚老点了我的名。我临了两篇陰符径,写了一篇作品,请诸位批评指教。

我临陰符经的几点感受。1,着眼细节。任何艺术只有抓住他的细节,才有可能了解他的特征,个性和夲质。临帖也一样。陰符经的细节好多体现在用锋上。褚字在用笔锋上发挥的淋漓尽至,特别是他的许多筆画很细,必须抓住细节,虽然很细,但很有特征和力量。比如他的撇,不少是顶锋入筆,逆锋运行,这样特顯筆力。还有是入筆之前空中有动作,凌空取势。等等。当然细节不全是在用锋上。他体现在临帖的全过程。2.着眼规律。学什么都要抓住他的规律。临帖也一样,只有抓住规律,才能学进去。在临陰符经中,我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向一些书家学习,把同一个字集中在一起来临,察悟细临,扑捉他的规律。二是我在琉璃厂中国书店买的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小册子,口袋书。64开夲,每一名帖一夲书。我买了陰符经(和雁塔聖教序),这个小册子把陰符经最有特征和夲质的字集中起来,每页一个字,每字有注解。经常的体悟它,临习他。对尽快地把握陰符经的特征规律很有帮助。3是着眼变化。任何事物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临帖也一样,必须研究他的发展变化。我学褚字先后临了四个帖。伊阙佛龛,倪宽赞,雁塔聖教序和陰符经。从中看出了褚字发展变化的轨迹,看出来了褚字一脉相称仔特征,更重要的是看出了褚字来源于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的过程。细察阴符经的用笔,许多是来源于圣教序,兰亭序。有变化才会有发展,有变化才会有生命,陰符经无论在用笔上,在结字上,用尽了极其变化之能事。4,着眼全局。临帖不仅是临用笔,不仅是临字。特别是陰符经这样墨迹夲的帖,必须从全局上去体悟,去把握。这一笔与下一笔,这一字与下一字,这一行与下一行,乃至通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这一笔长是呼应另一笔的短,这一笔粗是呼应下一笔的细,等等。字与字之间,画与画之间,行与行之间,有排斥,有吸引,有轻熟,有生硬,有排列,有顾盼。一派天然生机,形成有机整体。

关于临帖后的创作。我认为临与创的关系就是学与用的关系。临是学别人,创是写自己。只有临深悟透,创作才会用活写好。我概括了三个过程。一是把书法创作过程,做为把临帖学到的东西,融汇贯通为我所用的过程。二是把书法创作过程,做为运用书法艺术特有的规律,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三是把书法创作过程,做为自己修身养性,舒发个人情感,培养个性的过程。我所说的个性,是指任何艺术,没有个性就不能成为艺术,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这和独树一技,张扬自己是两码重。

啰啰嗦嗦耽搁了诸位老师的时间,抱歉啦。请多多批评指教。

 

 

 

 

 

  

李兰兰  15:20

各位老师好:

陈老师是我们圈内写褚的高手,国展上屡投屡中。功力深厚是公认的,不用多说的。只有大大的点赞!陈老师所发临习的体会讲得通透,深刻。受益良多。

陈老师讲的如此全面。那我说点什么呢?我想我们就从另外一面来认识一下褚遂良,褚体和其笔法吧。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跟唐太宗推荐褚遂良,并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后受唐太宗赏识(因他的父亲褚亮与欧,虞是同辈,他是晚辈)。魏征还称赞褚遂良,说他对王字理解得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多抑制,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被称为“褚体”。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残留北碑的影子,而且在运笔和结体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用笔有曲,字势开张,隶意虽有,却更内敛,横画的俯仰起伏与竖画的弩势,特色最为鲜明。可以说这是褚遂良变法的开始,有意识地融汇各家之长,在古法与新态、用笔的方与圆、笔画的曲与直之间寻求自家风格。李宗瀚(清中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指出:正是这一点‘遒丽处似虞,端劲处似欧,而运以分隶遗法,风规振六代之馀,高古近(二王)以上,殆登善早年极用意书’。换言之,他对古典书法的单纯之美、静穆之美以及冷静的理性精神,已有所偏离,走向更自由的表现。

  褚遂良表达的是来自于笔意的华美,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转折。结果是,这种刻意欲超出了字形以外,看来好像具有脱离形体的独立意义,赋予点线了一种抽象的美。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褚遂良笔下已经开始松动。这种松动并非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善于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羈的情感。若说欧阳询是“结构大师”,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融入结构之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这种线条的“飞动之美”,对于学习褚体的学家来说,如果你感觉到了,并且能够表现出来,那你就学到手了!!!

 以上是针对陈老师褚体书法作品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认识。供各位老师参考。

谢谢陈老师展示优秀的书法作品。更谢谢陈老师分享如此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学习了!谢谢陈老师!谢谢大家!

李建涛  17:08

陈之善老师从我认识给我的印象当中一直都是在写褚体。而且写的很工整,精道。

其实当下写字,学褚体的人不是太多,能把褚字写出彩的就更少。通过您自己前面的开场白,让我们知到这些年来,您在书写《阴符经》上确实下了很多功夫,用了很多心思去研究。

褚字《阴符经》的线条其实对比较强烈,而且很纤细。它的笔划之间有很多牵丝暗连,起笔收笔很多笔划出尖锋。特别是某些竖划字,在写时起笔有一个小转湾,当然这是褚字的特点。

从四张字中我觉得横幅写的好。无论字还是整体,落款,印章都很到位。

要说不足,个人觉得不可把某些字的特点笔划刻意去过多誇大,过多展示,不然反巧成拙。《阴符经》字宜写小不宜写大,写大后厚重感缺失。

个人观点说的不一定对,望诸位老师批评指正。

姚福聚  19:01

读了陈之善老师的临创怍品和创作感受,有一种老练、自然的感觉。古人说,慎重如始,则无败事。陈老师多年来主攻褚遂良体,尤其是巜阴符经》等,当然其还学习了魏晋小楷、赵子昂、文征明、墓志诸碑帖,最终还是回归褚字,这也是他最喜欢,创作起来得心应手的一个碑帖。他给人讲书法课和出版自已的巜书法集》,都介绍他学习褚字的体会和感受,深受大家的好评。他对褚字认识深刻,创作得手。李兰兰老师对陈老师的评论较多、到位。我简单谈一点自已认识:

陈老师在书写褚字时,把握地平坦、安静、沉稳。笔法节奏不快不慢,提按适度。很少有过分的扬运动状态。他控制笔的能力较强,线条粗细轻重相近,控制的很好,始终一致,关照到了起笔的认真,又重视了收笔的细致,力戒败笔。

另外陈老师以中、小楷字善长,多在书写小字灵动的同时,还注重了墨趣的张揚,把字写的精致有趣味。总之,李兰兰在评论中,谈到古人对褚字的溢美赞评和在字体的变化多姿、飞动之美,在陈老师的创作中呈显出来。

建议:

1、在点画处理上要书写到位,不易过度夸张,如横画该长的不易短,更不能用点带横。

2、褚字中有过分的夸点、画,不要用的太多,太多了就会俗、习气。

以上供参考。老战友了,说錯的地方望指出。

陈之善  20:10

@lanlan @李建涛 @姚福聚感谢诸位老师热情的鼓励和认真负责的点评。说的都很到位,我很受教益 。我的字确实毛病很多,恳请多多指教。之善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