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中国书协“当代中青年书法理论批评家高研班”在京开班。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为此次高研班作了以《正本清源 守正创新——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理论批评重要论述谈起》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主持开班式。
2020-03-05
姚福聚 22:02
关于书法创研组积极开展巜每日有书》和巜有书必评》活动的通知
姚会长提出的在花鸟组开展《每日有画》和《有画就说》的要求,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实际可行。为此,书法创研组,根据会里要求,结合实际,提出《每日有书》和巜有书必评》的意见。
一、各位书法创研员,按顺序(名单附后),利用书法群微信发布近期书法作品,供大家共同赏析评论。
二、各位老师见到新创(含临帖)作品后,可以发表观后感,重点在书法结体、笔法、墨法、章法、形式诸方面,发表意见,做到畅所欲言,不留情面,以求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达到创、研之目的,此即谓《有书必评》。
三、每位老师发出图片的当天和第二天为《有书必评》评论日,第二天为下一位创研员发图片日(如姚福聚10日发表照片,12日即为下一位老师发表作品(图片)日期,以此类推)
此项活动时间暂定为三、四兩个月。在微信上发表作品名单顺序如下:
姚福聚、李建涛、翟天安、张亚丽、陈之善、王宁远、李锦、李兰兰、魏绍征、甄双立、崔焕朝、王玉海、双景林、王恒璧、马振洲、刘东、郭立宏、张造榜
四、每位老师发布书法作品必须是临、创各1幅。
五、在活动期间,各位老师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向区、市书协投稿,在实践中锻练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五、在活动中有什么问题和好的建议及时告诉我们。
姚福聚、张亚丽。
————— 2020-03-09 —————
姚福聚 17:02
各位老师:
发去我二幅临、创作品,请评论。
一、临帖。今年余计划临习二帧刻石,巜石门颂》、巜石门銘》。石门銘在春节期间,临习了数日,还书写了一幅临习扇面,但不成功。觉得学巜石门銘》比巜石门颂》还难攻。故搁下又临巜石门颂》,此刻石余临过几次,有一定认识和把握。由于这次临习有一种临时的思想,没有真正做到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呈现给大家。
二、创作。余创作作品,为四尺隶书,书写内容是姚连弟先生导引惊蛰,基调为《石门颂》刻石笔意,也吸纳了巜乙瑛碑》的东西,飘逸中透厚重。这仅是自已的想法,是否可行,展现出的效果如何,还须各位老师评论指导。
附二幅作品
2020-03-10 —————
姚连弟 10:52
发交流作品的老师要把创作思路和使用的技法先发表出来,其他老师点评。不要只点赞,好在哪儿,不足是什么,要说出来。这样才是真正的交流、互学。
2020-03-10 —————
姚福聚 11:35
会长讲的好,我们对发布的作品,重点放在评论上,不能只点赞无批评,正确的评论批评,才能达到改进提高之目的。
姚福聚 11:48
带头对作品提出批评意见,有了批评才能改进、才能进步。望不要留情面。
李兰兰 12:43
这次布置的作业很有挑战性。有临有创,还要说明创作思路。另外对每一位老师的作品还要进行点评。非常专业,而且具有学术性。对我们的学习会有极大的益处和帮助。谢谢两位会长!
我是学书资历最浅的。创研组的各位老师基本都是我的前辈,功力都很深厚,向各位老师学习!我就先抛一块砖,先说一下自己的拙见。
姚会长的隶书是没的说的。大能极大,小能极小。都非常精彩。实属难得。这是多年的笔耕不辍,才能达到的。看到姚会长临的巜石门颂》,非常到位。临帖临的准,才是硬道理。但是临帖容易创作难。用《石门颂》的笔意去创作,学过隶书的都知道,就更加一个难字。你怎样去把《石门颂》的飘逸,洒脱表现出来,而又有汉隶的庙堂之气。姚会长融合的非常好。用笔上金石气浓厚。小字隶书这种气息也是很难表现的。我们有一个学员,写了很多年书法,底子很好。一直写《曹全碑》。但是就是写出的隶书缺乏金石气,所以我给他留的寒假作业是,至少临三通《石门颂》。我想他如果能把这个掌握了。再写作品就会不一样了。姚会长的作品就能把汉隶的金石气表现得非常到位。临创都很精彩。给姚会长鼓掌点赞!姚会长真的很棒!向您学习!
姚福聚 13:36
鼓励多,批评少。真的要感谢兰兰老师。
我的改进方向:
一、多临帖。要在临习中体会刻石的篆籀和金石气息。同时在创作中多引入金石味成分,丰富线条的古意和美感。还有就是要打破我多年来创作毛病,把隶书写的勻整平正,必须加以改进。办法就是在临创中要兼学篆、魏碑、汉简诸碑帖,在实践中纠正自已的毛病。
二、要在书法创研组活动中,加大研讨交流书法临创的力度,虚心向各位老师请教学习,求得进步。
望其他老师提出评论
姚连弟 13:54
@lanlan :讲得好!肯学习才会有进步。两个《石门》之所以不好临,是它们的放荡不羁,尤其是结体,既使精临多年写出来依然缺少骖鸾跨鹤的飘逸仙气。天津的龚望就是一例。我想主要原因是摩崖拓片与碑版拓片效果是完全不同,摩崖那种自然天成的仙态是人工合不成的。因此临二《石门》主要练笔法---迟涩之法:摇曳生姿,欲行还驻,与醉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多说一句,让你的学员临三通《石门》是不够的。)本家老哥临《石门》,结体不敢恭维,然用笔得其疾涩之法,与《好大王》的结体相融,得高古、宽厚之态,极具庙堂之气。尤其是老哥大字隶书,独步京城!许多人写书法求创新,何为创新?用笔精、熟,见识高、广,下笔自然不凡。胡言乱语,不成体统,让各位老师见笑了!
刚看到老哥发言,小弟有不同看法,老哥隶书已成风格,切不可加入汉简之意趣,否则将失去宽博、厚重之特点,不伦不类。这也是您的性格使然。
老马 14:35
@姚福聚 老师好:大作拜读,只觉先生笔下凛凛风神,结字厚重。虎虎生威。长期以耒无论大字小字,隐隐中总觉有《好大王》味道。此无褒眨之意,但表求知之心。谨祈见教。复《好》碑一帧。
马振洲
姚福聚 14:56
马老师,在家避疫,原患疾好些吗?颇念。我的临、创作品欠佳,得书友评论肯定,深表感谢。
我刚学书时,临过巜好大王》,我若写巜张迁碑》体时,还有其痕跡。但其精髓没而学到。这是我临诸帖,而不彻底,带给自己不少毛病的原因。我将遵照各位老师的批评和建议,在临创中加以改进,再次感谢马老师。
老马 15:45
谢姚老师关心。
我试臨《好》碑,不得要领,横竖不能得趣。其字宽厚但很活泼,像一位爱耍宝的长者。您阅碑无数,颇有心得。诸师论碑颇耐品味,细读似有所悟。受教。
谢谢老师!
甄双立 16:12
评論都精彩,似评者己在其中,卑人虚心学習了。
王恒璧 16:46
姚老师,作者读帖者,我想谈一点您临帖作品的不足,《石门颂》有隶中之草之誉,您临出的草意尚弱,更没有“野”劲。对比一下原帖,当能看出。有资料讲,临石门颂要用裹锋,不宜铺毫。不知是否如此?我觉得原帖读起来,更觉得体捂瘦劲,飘逸自然一些。
王恒璧 16:59
姚老师,我不经点名,冒昧地提一点意见,《石门颂》有隶中之草之称,您的临帖作品堪称佳隶,但觉草意不足,无“野”味。对比原帖,当能看出。据说临此帖,当注重裹锋,读原帖,总觉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的特点更强一些。
2020-03-10 —————
姚福聚 17:09
点评正确,虚心接受。金石中见飘逸,再加上笔速放快,可能要好些。飘飘欲仙,又要有全石味,这需要在实践中去拿捏把握,一定要突破一下,写精彩。谢谢王老师。
2020-03-10 —————
姚连弟 17:57
小马哥与王老师所论甚是。《石门》的飘飘欲仙、骖鸾跨鹤的确不好掌握,可以说至今无人能用。老哥得其用笔而结合《好大王》结体,路子是正确的。以老哥的性格,《石门》的"野“味儿是学不来的,我所说不要掺合汉简也是这个意思。人的性格决定了艺术风格的取向,不可勉强。
老哥书写隶书,其速度堪比行草。而金石味儿的飘逸,速度快是出不来的。这种飘逸是闲雅悠游,不慌不忙中"搓“出来的。
王老师所说的裹锋,也是后人体味出来的,这是需要在实践中体味。这种裹锋行笔如使用过的银钗股,直而非直,曲而非曲;如雨后的屋漏痕,流而非流,停而非停;如棉裹铁,浑圆而力在其中。而快速的行笔是裹不了锋的。
以上所言,个人观点。
2020-03-10 ———
姚福聚 18:42
以上姚、马、王三位提出的一些观点、想法和建议,都很好,结合实践试一试,找一找感觉,看会出现什么效果,有时當局则迷,傍观者清、触类旁通。谢谢指点迷津的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