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特别推荐 >> 杨牧青:解读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须重新思考
杨牧青:解读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须重新思考


杨牧青:解读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须重新思考
今年5月11日子夜我写了《杨牧青:甲骨文字解读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的突破》一文,发至微信朋友圈和网络,反响倒也挺大的,引起许多的共鸣。文内我对黄、商、周、中、国等字做了初步的解读,并说“只有我们把思维模式和思想意识融合到甲骨文字时代那些‘特殊的人’的心境中去的时候,这样才能够使甲骨文字及人类上古文化、古文字回到本来面目上去,了知它们的真实意图,文化血脉不断,历史才能不断,使甲骨文字解读才不至于离谱背真,否则估计是无明妄谈!”
后来与微友们交流时,我又不得不说:“甲骨文解读务必要跳出‘院系科班派’的学术象牙塔和圈圈,以及人为设置的一些死胡同。当然‘院科派’在甲骨学上的功劳是巨大,贡献也是巨大,我们千万不能否认否定。另外,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仓颉为什么要造字?造字的依据是什么?甲骨文字之前的图文又该如何去解读呢?后来史传帝颛顼为什么要搞“绝地天通”呢?再后来早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为什么开始对甲骨文字逐渐的要改变和抛弃呢?这些都要重新去思考和认知的!” 就当前来说,甲骨文字从近20万片(又说15万片)海内外公私所藏的龟甲契刻中,通过至少100名以上的诸如刘谔、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于省吾、唐兰、胡厚宣、孙常叙、顾颉刚、姚孝遂、徐中舒、张政烺、陈梦家、李学勤、黄天树、王宇信、林沄、刘一曼、黄德宽、裘锡圭、沈建华、刘钊、宋镇豪、马如森及日本岛邦男等古文字、历史、考古各方面“顶级的”专家学者,甚至“泰斗式”的先辈们,历120年至今少说也在四代甲骨学人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找出了6200多个字,除去还很不确定的、同字异形的重叠字等,能够准确用“汉字笔画结构”进行可“隶定”的约4200个字(注:当今从事甲骨学<含甲骨文字、甲骨文书画等>的人数,各社科院<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大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各文史科研机构<如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官方估计约2000人左右,民间估算约3万人以上之多<从全国一些甲骨文书法展征稿情况和近年来本人在书画行业的接触与了解>)。 这其中,能完成按“形、音、义”三方面都合理或合乎汉字构造规律的仅约1200个字,也就是被当前认为能够解释、认读的。基本被专家学者达成意见相对一致的约1000个字(或1005个字,有人说已经解读了1500个字,估计这是不靠谱的)。
就现在专家学者达成意见相对一致的约1000个字内没有争议仅约有800个字左右。至今所发现整理出甲骨文字还有四、五千个字无法释读,往往“义不明”、“阙疑”、“待考”等而备述在册在案而已。就当前被通释的1000多个字中,舛误也有不少!现需着重思考:为什么甲骨文发现120年来“华人圈”这么多的“顶级的”专家学者、甚至“泰斗式”的先辈们没有把这些文字释读完或准确无疑解读呢?依愚见,关键是对“古文字”的思维认知、解读方法不对!对“甲骨文”的功用、定性、定名等各方面不准确!
我经常讲,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如果只有科学的脑子而没有玄灵的心识,那得到的世界就只能是一半,就是残缺不齐的,大宇宙观下的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是物质与意识并存的世界,是阴与阳相融合的太极世界,是宏观与微观相共生的大千世界。倘若抛弃了“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这一基础,那约之甲骨文、青铜器铭符(文、纹)、玉器文、陶文、崖画文等上古文化、古文字的释读只能是一毫米的一毫米的向前推进,或在偏离中而推进并得到不准确的结果而已!
如附图,由于对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欠佳,这两个颇权威的《甲骨文字典》也就只能出现不一致的文字解读结果了。不要忘了,诸如这些《字典》以及《铁云藏龟》、《殷虚书契》、《簠室殷契徵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合集》、《殷虚卜辞》、《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字典》、《甲骨学文字编》、《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甲骨续存》、《海外甲骨录遗》、《小屯南地甲骨》、《甲骨金文拓片》、《殷墟甲骨文》等书册前大都有许多大名鼎鼎的“甲骨学”专家学者或学界份量很重的人物给作序推荐,或介绍、导而读之的!
2018年9月10日,我在主讲《从甲骨文字探索中国书法之美——怎么写好甲骨文书法》时说:“古时候结绳、符号记事如同现代科技符号记事、表象、表意、表事、指示是一样的道理,图文以示人间。如今,体制外、院校外的民间的甲骨文研究者人数也急剧上升,颇为壮观,约有万人以上。有人通过字画符号研究,有人通过方言语音研究,有人通过象形特征研究,有人通过舞蹈姿态研究,有人通过考古博物研究,有人通过神话故事研究,有人通过其它途径和形式进行研究。我们相信,高手在民间。或许甲骨文的新的研究突破口就从民间产生,或许用甲骨文打通中西方文化共性、补足人类文化的欠缺就从民间产生。
研究甲骨文还是要多研究一下上古‘神话故事’和‘文化传说’,以及‘中原方言’,留神一下‘古羌藏语’,还有原始的萨满舞蹈等,读万卷书是不行的,还要走万里路,朝拜一些名山大川,在大自然、大天地中感知,打开已有的书本、教科知识框架,让自己脑子发出‘智慧光’,让自己的心识开窍,才能入于甲骨文‘象’与‘意’之道。天垂象,见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什么?需要思考的,方可理出形、音、义,以及字法、词法、句法等,‘五位一体,三类同究’,即天、人、地、时、空五位与形(象)、音(语)、义(意)三类的关系。
新时代的今天,国家极其重视文化建设,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甲骨学(含甲骨文字、甲骨文书画艺术等)研究一定要打开门户、派别之见,跳出学术的象牙塔和圈圈内的死胡同,更忌讳以“学术研究”的名义拉圈子、玩权威,固步自封,执己成见而迂腐透顶!一一公元2019年10月14日夜杨牧青记于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