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特别推荐 >> 简介
简介


崔西民,1963年生于北京,自幼喜爱绘画,先后得到诸多书画名家的悉心指教。近年来创作多以花鸟为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红十字会、抗日战争纪念馆、首都图书馆、莲花古寺博物馆、齐白石纪念馆、京丰宾馆、广西桂平市政府、韩国术浦市政府及众多画廊和国际友人及社会各界人士收藏。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北京创作院常务副院长;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副馆长;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职工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工商联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华夏名人艺术书画院副院长;丰台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扇 面  58X22cm
扇 面  58X22cm

北京,历经千年的古都。毋庸置疑北京具有非凡汇聚的力量,无论是人、物还是文化,最好的东西都沉淀在这里。北京人自小就在古老的胡同和皇城根下长大,听说书、看京戏、赏国宝、吃宫廷菜。耳濡目染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早已渗入北京人的骨子里,在这里诞生的文化大师,注定会卓尔不群。所以无论是来自东南西北,还是生长于此,北京成为一代代文化大师的诞生之地。崔西民就是这样一位在北京土生土长的画家。


扇 面  60X20cm

扇 面  50X50cm

初见崔西民,你会感觉到他具有老派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尊贤礼让的品质,显得沉稳大气。俗话说“画如其人”,崔西民的性格、品质也同样融入到了他的画作之中。在他眼里,艺术是相通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精髓,都可以借鉴,这也是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至于南北画风的区别,却是与画家本人性格、成长环境相关。画中的细腻与磅礴都是兼容的,在意、形、技法、构图上均有体现。他说:“宋代工笔花鸟不论大幅和小品,俱是全景式布局或折枝式经营,境界都比较宏廓深远。有些只是用全景的一部分,就算是一个小枝头,也能被他们表现的淋漓精致,疏密得当,密的地方用一些小枝条也能让画面变得充实。空的地方就算不画也会和密的地方形成一个很好的空间,这就是宋代画的精彩之处。当代的工笔,色彩表现方法更加丰富艳丽,在画面的处理上有不少的装饰,还配有许多的机理效果,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特别丰富,在视觉效果上夺人眼球,在画面上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感觉,这也就是在直观上现代工笔感觉比宋代工笔大气,构图上也更加广博的原因。”


 
艳冠群芳    170.5X87.5cm

报  春    170.5X87.5cm

崔西民认为丰富的画面色彩、作画技法娴熟巧妙的应用,对于习画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是一幅画作能让“鉴者生情”,却不是每位画家都能做到的。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构成中国画艺术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要是一幅作品没有意境,就算是浓妆淡抹也是没有内涵的,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意境的构成上,要求“情真”、“意远”,“笔墨本无情,作画在摄情。”就像齐白石老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技法是可以学习掌握的,但是神韵和意境是无法模仿的,书画大师就是长于此处。


秋 晨    87.5X170.5cm

崔西民在书画上的灵性就在于此,他不仅仅利用线条与色彩去表现美的物象,更重要的是利用色彩与线条对于人、物、花鸟的本质、神采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倾诉;他作画不仅仅是景象的复制与再造,更是万物灵魂的喃喃诉说;他的画不只给人以观感的愉悦,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而这种震撼是靠广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超人的智慧去完成的,而不是单单靠他人传授技法可以达到的。


锦上添花     87.5X170.5cm

聊起画画,崔西民说起自己最初习画时的一段珍贵记忆:“我从六岁半开始进入少年宫学习绘画,那时候老师建议我学习工笔画,因为我性格冲动鲁莽,他说学习工笔画能够沉淀磨练我的性格,于是我开始了工笔画的学习历程。那时候没有电脑,每逢周末我经常会去故宫观摩古画,常去的人都知道,摆放在那里的画都是会定期更换的,所以我有机会观摩到很多大家的真迹。古画里的营养非常丰富,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创作手法上,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画中的神韵,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有时我会在一幅画面前逗留很久,体会那画中非凡的意境,带我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突然我明白了,你画一只鸟,人家画一只鸟。鉴者看过你的画说‘这是一只鸟’,看过人家画的说‘这是一只春天里寻觅伴侣的鸟’,那么人家的画是成功的,你的画只是照片罢了,这就是我作画之前要去认真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我要去观察的东西。现在想来,这些都是我最珍贵的回忆啊!”崔西民是个细心观察、体味生活的艺术家,多年来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使他的作品让人感觉到是一幅画出来的诗篇。曾有一位书画大家这样评价崔西民的画“墨彩纵横胜华藻,万物之魂在笔尖。”


荷 花     50X50cm
荷 花     50X50cm

作为老北京人,在崔西民眼里,北京是一个拥有无限美景的城市,雪覆紫禁城,春柳斜红墙,夏荷珠悬叶,秋红香山梁,这都成为崔西民笔下表现对这座城市无限热爱的题材,都在他的笔下将生命延伸到了纸上。崔西民的笔下画过不少香山题材的画作,看过他作品的人无不说:“我真想在他的画里摘下一片红叶”。崔西民为我们讲起了他对香山红叶的热爱:“宋代陈日朝有首诗写道‘香自幽山临,欲搬图无功 ,秋回人不归,独留山中醉。’当你踏入香山中小径,浴于红叶之中时,谁不会醉呢?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秋来黄栌换装,漫山红遍,如火如荼。其实红叶就像人一样,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花草也有自己的脾气秉性。画好红叶的形态不难,难的是画出秋天红叶的火热。有一种说法叫‘香山秋不冷’,正是这个不冷,鉴者看你画的红叶,赏了香山的秋红,还得心中火热,画画到这个份上,红叶才算是画成功了。


 
连年有余四条屏之一    130X33cm

崔西民是个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画家,他善于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美,捕捉人、物、景的神韵,他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倾注于笔端,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热情创作出一幅幅美妙绝伦、活灵活现的作品。崔西民在画作中善用温暖的色调,在《秋风》、《秋歌》、《秋韵》、《秋高》等画作中,他将秋的热烈、秋的迷人、秋的清幽、秋的风韵用温暖的色调和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异彩纷呈,把醉人的秋色装点得美好而神秘。崔西民关于秋天的画作很多,其中以平谷丰收为灵感创作的《金秋》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花开富贵系列    130X33cm

崔西民年近五十,在这知天命的年纪里他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他曾写道:“持笔勾线意在先,罩色丹青万物宣。腕下年华几十载,悟得花鸟一笔间。”这种深经历炼的感悟使他的作品更加别致和出彩。同时,这又是一个安稳沉静更适于创作的年龄。我们有理由相信,又一个属于崔西民的黄金创作时期来到了。崔西民会带给我们更多属于北京的记忆、感动和震撼,带给我们更多能够代表东方文化、展现优良传统文化神韵的佳品!(中国书画市场责任编辑/尚 高)


四美图   四条屏之一    130X33cm
观 音     45X68cm
夏  梦     50cm×120cm
追 逐     50X50cm
相 伴     50X50cm
志存高远     90cm×1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