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与实践 >> 首届金秋临帖展》薛夫彬老师点评临帖作品
首届金秋临帖展》薛夫彬老师点评临帖作品

 

《首届金秋临帖展》薛夫彬老师点评临帖作品

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首届金秋临帖展》于20151019日上午9时在朝阳区图书馆举行开幕式,开幕式后在图书馆三层报告厅,请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展》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书法教研室主任薛夫彬老师对《首届金秋临帖展》的临帖作品进行点评。

点评会由沈莉会长主持,总会、各分会领导,书法创研部及入展作者、爱好者共155人参加会议。

薛夫彬老师为了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采用逐一投影,将作品放大点评。

薛老师首先讲:“举办书法临帖展非常好,临帖是学习的根本,要把握住‘二方’,一是方向,二是方法。学习书法还是要让人接受,一代代的传下去。学习书法的正道是临摹。我刚看了展览,《首届金秋临帖展》总体水平很高,其中有很精彩的作品。”

薛老师首先点评《临米芾竹前槐后诗帖》:“临米芾这件作品很灵动,灵动是生命的东西,使作品活起来了。点画结构较准确,临帖为的是改造你自己,你要跟他学,不要改造原帖,要心甘情愿。临帖要忘我,创作要有我。米南宫对王羲之、颜真卿研究到位,用颜笔的起伏写王的结构,奇崛险纵,赵孟頫均匀工整,可见赵把王的核心险写没了,看‘胜’字,作者临写追求原帖左低右高,达到险中求稳,入笔尖不虚,要实,用笔舒展。临作准确表达了原帖艺术要素。”

薛老师放大点评《临汉张迁碑句》:“临写隶书《张迁碑》,为意临,意临要对原碑有深刻理解,古拙,是以实临为基础的,是书法创作的前提,也可以说是初期的创作。临摹是手段和方法,不是目的。郑板桥体,又称六分半书,样子有点怪,融合篆隶楷行草五体,他有对各种书体的把握的能力,形式与众不同。清何绍基,看着像颜,其实他什么都写,用笔特殊,形成自己的风格。八大山人用笔简静自然。这张临作即有张迁,又有曹全,用笔简练,‘谟’、‘帝’二字有夸张,‘帝’上舒,下密,沉实。‘幕’字下部的捺点写的不清楚,不利落。

薛老师接着点评《郭店楚简临作》:“93年在湖北省荆门郭店村,一号楚墓发掘的竹简,为竹质墨迹。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记载文献多为首次发现,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是大篆写法,现代的文物出土使书法学习的资料更丰富了,但大家借鉴的少。过去私塾学两三年就赚钱了,字写的规范,整齐就行。现在人学习书法,缺眼、脑、手的配合,临摹要提高眼的观察,脑的分析,手的表现。要追摹原形,才能达到临摹的作用。眼高手才能高。很多人讲眼高手低,那是好事,如果眼不高手怎么能高了呢,眼高才能品位高,追求高,水平高。所以要提升思考能力,提升眼力,提升手的表现力,帛书是青铜器的手写体,行书化,要有轻松感,注意贯气,一气写完,简洁灵动是魂。此作注意字的大、小、正、歪,较轻松。”

薛老师换片点评《汉章草出师颂临作》:“写章草要拙多于巧,拙要沉实,不能笨,我听欧阳先生讲过章草。拙有匠心,笨是刻意。我曽经见过王蘧常老先生写字,笔划一样粗细,摁着笔,勒着走,郑诵先的章草也不连,有锥画沙之感。”

薛老师又点评《汉隶广武将军临作》:“此作‘孟’‘明’‘风’横点划结实,宋、明以后的用笔较轻滑,用笔上在实些,落的小款太滿了。隶书起笔还是要逆一下,折笔注意,隶书的用笔与楷书相反,顺式入笔汉代时少,现在很多人讲书写感,写草书也不要轻率,草法规范,草书的创作,也不在快,黄庭坚的草字从容,有收放。

薛老师点评《金粉小楷临作》:“这是皂青纸用金粉写的,我原在劳动文化宫,职工书协有个朋友用日本、台湾买的纯金粉写经,买价高。陈孟康小楷字很好。小楷作品要求,干净灵动,行气贯通,点画要有自己的语言。敦煌写经,经生抄写的小楷非常有特色,个性十足,写经的人能写的那么独到之处,公安部还有笔迹鉴定中心,每个人对书法都有自己的理解,笔墨精熟,习惯成个性。临摹要达到五点,起、收、折、转、行,练笔要时刻观注,要集中一段时间练,定有收获。”

薛老师放大点评《草、行、楷组合临作》:“草书临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草书很纵意,笔墨熟,不要写的快。章法有些平,加涩墨更好,映带连绵。很多人作品写多个大长竖,没有度。楷书写褚遂良《阴符经》很灵动,楷有草意,‘竖’划不能侧锋,中锋很重要,‘恩’字下部写的弱些。”

薛老师最后点评《颜真卿争座位临作》:“此临颜真卿争座位,用笔有变化,字形十较准确,不错,只是有的‘撇画’弱,要在速度,力度上下功夫,宁可写不对也要将速度写出来。”

时间不觉已经中午十二点了,点评只能结束,大家多次为薛夫彬老师精彩、准确、凝练通俗的点评热烈鼓掌,纷纷请求总会多组织这样解渴的点评讲座

薛夫彬老师虽然点评了十幅临作,但其点评内含的专业信息量很大,是多年来研究书法史,书法理论,篆、隶、楷、行、草、小楷等多种字体的技法本质核心的思考和经验。

培训部杨建平

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