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与实践 >>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高秀清老师书法讲座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高秀清老师书法讲座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高秀清老师书法讲座

培训部按总会2015年培训计划于513日周三下午2时至4时,在大屯地区欧陆经典社区大会议室,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协艺术交流院特聘书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高秀清老师进行书法讲座。

高秀清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文学博士。20137至今,应央视数字书画频道邀请,主编主讲《一日一字》栏目

参加讲座的有:总会书法创研部国声京剧团团长王椿立同志农口分会会长戴辉同志中直分会会长卢玉林同志、军休分会闫柱民同志、解放军总装分会王新民同志、还有曾辉鹤汀、翟天安等部分创研员及四个分会书法创研组成员共110人。会场爆满,欧陆经典社区书记曲连水同志将所有办公椅凳让会员就座。

高秀清老师为了达到精练通俗易懂的教学效果,采用电教投影式教学。

高老师首先讲:“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对于书法的研究,不只是技法点画层面,而是全面理解书法,是艺术,更多的是文化。也是《一日一字》栏目的理念。每集的小作,有所体现。”

高老师结合图片讲:“‘书法’本指汉字认字的书写方法。现当代,重视书写文化研究,人们一般把用毛笔书写出的字迹或作品称为‘书法’。‘书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书法是指从古至今那些显示在各种载体材料上的汉字书迹,是历史的见证,如甲骨文,金文,二王的书信;狭义的书法则是指那些用毛笔书写的秀美的、有观赏价值的书迹,如《兰亭序》。”

“历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著名书迹、作品,往往为人们反复临习、模仿,成为人们师法的‘样本’,因此被称为‘法书’。如青铜器有铭文,多受人们的重视,承载文化的意义更大,其艺术性更受观注。”

高老师还结合古代经典法书和考古成果讲了书法三方面的特点: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司母戊鼎》的金文是铸造工艺产生的效果,不是用毛笔描写的。王珣《伯远帖》东坡《寒食帖》体现文人与书写。

“君子”“小人”,原指受教育结果,以后才有道德上的含义,是文化的活动的结果。

高老师说:“汉字书法是世界文明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发展,受制约于汉字本身的发展、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科学技术发展所能提供的书写工具及材料的状况。今天不会书法也没问题,过去不行,如宋代有较大幅作品,魏晋却没有。工具毛笔也很重要,明清有长锋羊毫,出现更大的书作。书法是文化,存在物质、精神和艺术多方面,通过物质载体,承载精神文化。如甲骨帛等。文化价值是重要的,文化包含艺术。”

“今天书法更多的是为艺术。书法要与送人相匹配:一是章法要赏心悦目;二书写的内容与环境要协调。今天会场挂两个“福”字,很协调。国家博物馆存有大量的法书资料:如《礼器》《张迁碑》《九成宫》,还存‘二王’手札,当时就是写的便签,今天还能坚持写书法的人值得钦佩。”

高老师讲解了书法的“学”与“习”。什么是“学”,说文里,“学”字左右一双手,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教”和“学”是相互交流活动,效仿,摹仿。“学”要有老师,启功认为:要学法书,要学古人的方法,取法乎上,以古效仿,接近古人,改变自己的不足。从善而学之,从优而法之。“习”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练飞行。是鸟重复一个动作,是实践,演练。很多书论说学,讲习的少。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高老师最后讲当前书法多元化现象:“一以艺术创作为主,二以文化休闲活动为主,体验书写过程,我书写我快乐,范围还较小。三以学者研究为主。欧阳修《六一论书》《试笔·学书为乐》说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书法学无止境,在当今应发挥其功能。”

    高老师要求与会员互动。中直分会会长卢玉林同志主动展开自己的小草千字文书作请高老师点评。高老师讲评首先肯定作者正文临写的顺畅,讲规矩。而后指出落款字的处理和正文相同。相继有三位会员参与互动。

高老师提出,临作一不能抄帖,一天选二十个字,不要太多,要写准。二最好临原大,字大了易走型。第一遍正手脚,先关注长、扁、方 等主要形,单字带着问题多写遍数,认真细致分析解读,会有大的提高。

互动后,与会会员热烈鼓掌感谢高秀清老师对书法文化系统全面独到精练的解读,很多同志要求多组织这样的讲座

2015514

培训部 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