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艺术简介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1973年4月生于黄土陇原,现居北京。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国学智慧研究者,当代中国最具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的艺术家之一,中国书画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智库发起组建人,亚太联(APPCF)艺术机构执行主席等四十多家总监、评委、顾问,担任“学术主持”并参与组织策划书画、文化活动百余场次。
先生在艺术创作上,以大写意山水画见长,兼及水墨花鸟、人物,擅草书,通魏、隶、行、篆、榜书诸体,师法多家,路子宽泛,作品文化内涵深厚,个性鲜明,成一代书画大家风范。同时对易学、佛学、诗词、园林办公人文环境(风水)等“国学文化”多有研究,提出多个学术理论主张,撰有百余万字文论,见于诸多专业刊物。所倡导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作,从构图到用笔,再到用墨和技法,都讲究着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于自然,在拙巧夸张中映现出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
先生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所蕴含的文化思想与境界,被业内外人士青睐,多次参加美国、日本等国际性书画展览,上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知名拍卖公司,被党政军领导、企业集团和国际友人珍藏。应邀出席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文化活动,荣获“中华文化功德贡献奖”“和平使者”“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世界华人华商爱党爱国十大艺术文化旗帜人物”等称号。举办“墨映盛世——杨牧青书画作品全国巡展”系列活动,业绩被《亚洲新闻人物》《今日中国论坛》《中外画刊》《中华人物》《公关世界》《盛世收藏》《美术报》《江南游报》《石油工人报》《画坛里程碑》《图说中国当代美术史》《新中国美术家大典》《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家》等刊物、辞书和各地电视、报刊及万余家网络播载,在业内外影响颇大。
艺术评论1:
杨牧青书画作品的艺术鉴赏
原标题——《编者的话》
当沿着“从齐白石到杨牧青的民间艺术心路、从黄宾虹到杨牧青的浑厚艺术化境、从石鲁到杨牧青的黄土艺术情结、从梵高到杨牧青的色彩艺术癫狂”这四个有关“当代著名书画家杨牧青艺术探寻系列”话题的思绪,在选编本画册时曾无数次地停下来欣赏着那一幅幅动人的、感人的、令人无比激动和震撼的杰作。
夜深人静,高居楼头,凝望窗外的璀璨星河,回味脑际里的杨牧青艺术作品印象,不由自主的就想说几句。
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和比较可知,杨牧青书画作品中所透露出的艺术家的笔墨趣味、色彩情调、文化学识、心性涵养和艺术境界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和齐白石、黄宾虹、石鲁、梵高等艺术大师的生活环境不同,且正处在一个极其繁华、高度文明、物质富裕而又浮躁不安、道德丧失、贫穷不绝的新时代中(特别他年仅40岁左右),但他的作品却不献媚于时世,玩弄技法,或意淫水墨,千篇一律的机械做工图式,而是和前辈大师们一样,用一颗淳朴的艺术真心和艺术情怀,以及正气、灵气、霸气、文人气给人书写图画出了最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一面。
他的每一幅作品既有时代生活的艺术气息,又有艺术无限的超前想往,让人会不自觉地跟随他的笔触节奏、墨彩音符去感受生命律动的最初美好。由于他师法多家,广交善友,行万里写生路,走千重心相迹,阅览古人的精华,汲取今人成就,勤于钻研和融通,不像时下一些书画家展开一幅作品就能知道其全部是如何了……正因此,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款跋精妙,书画合一,内涵深厚,打破了单纯的书法家、国画家的拘泥与狭隘,且兼及评论、国学文化,中西艺术思想的并蓄使阅者有了更多的识见余地和品读空间。
中国书画的艺术历史长河在永无歇息地流淌着,这是一种勤奋、向上的表现,同时也蕴藏着一种哭诉、怒号的张力。但,她有时如黄河般的奔腾而来,为那些勇于、敢于艺术搏浪者创造一种条件,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她有时如溪水般的涓涓而去,为那些沉于、冥于艺术构思者营造一种氛围,地生万物以为灵也……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大家应运而生,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乘运而降。杨牧青先生是否应运而生,抑或乘运而降,唯有观其书画作品,览其艺术风貌,了其身世生涯,晓其文脉思想,即可得知,大家应运、大师乘运实乃不为虚妄之说!
2013年7月19日编者
选自《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杨牧青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艺术评论2:
略谈杨牧青书画作品的收藏价值和意义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倡扬“中国梦”的时候,这对文化市场的繁荣有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也会给艺术品投资市场带来很大的信心。作为长期关注现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人,我们的视线在不断地放大和移动,搜寻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
认识杨牧青是五、六年前的事情,那会儿他在西子湖畔的书画交流中因朋友张总在品茶时的介绍。一个脸庞白皙、体型消瘦而又给人精神向上、眼里透出一股毅力无比坚定、闪烁着善意的慧光,比我还小二十多岁来自大西北的书画青年出现了在我的眼前。他以倡导“率真派书法”和“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引起了我的兴趣。和他从书画源流、作品鉴赏、技法分析再到当前艺术状态及文化杂识等内容多天数次的交谈,令我大吃一惊。想,这个“西北人”若是坚持下去那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中国画坛将会出现一个新的一枝独秀的景象。2013年冬,我从上海到广州处理些事情,不经意间在朋友老韩处看到了杨牧青先生的几幅佳作和画册,让我再次大吃一惊。于是,做了一番大量的信息检索后我鼓足劲的来写这么一段文字,也算是以应朋友之约。
一、正确对待书画家的艺术作品,不应以出身高低贵贱、职务权力大小来决定。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1973年4月生于大西北民风淳朴的黄土陇原——甘肃宁县,出身耕种为业的贫寒农家,从小受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对剪纸、皮影、戏曲等情有独钟。1980年在就学期间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勤于书画学习,再加之未入学前的艺术“涂鸦”训练,颇受师生们的喜欢和赞许,后来产生了对阴阳哲学文化的热衷。1989年在家境维艰中过早的促使他弃学嗜艺,真正的开始了艺术大师吴冠中(1919—2010)曾说的为艺术而应该有“殉道精神”的途程。
他为了提升书画技艺和传统文化研究,寻古迹、访大川,拜名师、求贤人,别人休息时他读书,别人赚钱他却追求艺术的本真。他在颠沛流离于庆阳、银川、西安、兰州、杭州、深圳、新疆等地期间,历经沧桑,饱受风霜,饥困辛酸中感悟人情世故,对书画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极大的提高。同时对易学、佛学、诗词、哲学、民俗文化、园林办公人文环境(风水)等多有涉猎,提出多个学术理论主张,撰有很多文论,见于《美术报》《甘肃文艺》《书法家》《中国书画导报》等刊物,并有多篇堪称经典性的文稿广为流传。
在书法方面,自幼起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及长拜师学艺,兼蓄并收,感怀时世,放眼未来。1999年夏初,他创立并倡导“率真派书法”,写有“书法艺术、艺术书法、书法名人、名人书法”文稿并加以研究实践,形成了拙朴中见豪放,自然而又率真的书法风格。在绘画方面,他虚心请教,采风增见,艺随时代,高瞻远瞩。2007年秋,他开创“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本性质朴、粗犷厚重、意蕴幽深的艺术风格,立言撰文,刻苦钻研。同时在临池不辍中跟随时代步伐,在2003年互联网始盛的时候创办了中国牧青网,置身网络传播和文化策划。栖居兰州,先后策划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艺术活动,反响很大。他热衷公益活动,积极参与政府和社团机构组织的书画作品捐赠、义卖、竞拍等活动,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好评。
他多次参加美国、日本等国际性书画展览,作品上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拍卖公司。举办“墨映盛世”“梦回汉唐”“精神家园”“天正地方”“无上菩提”等书画展览活动,并被党政军领导、企业集团和国际友人珍藏。应邀出席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文化活动,荣获“中华文化功德贡献奖”“和平使者”“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世界华人华商爱党爱国十大艺术文化旗帜人物”等称号。业绩被《亚洲新闻人物》《今日中国论坛》《公关世界》《盛世收藏》《商务时报》《健康导报》《江南游报》《画坛里程碑》《世纪风采人物》《图说中国当代美术史》《新中国美术家大典》等刊物和各地电视、晚报、日报、杂志等及万余家网络播载。
通过上面对杨牧青先生的艺术人生进行粗略地梳理得知,作为没有任何“族显赫”“官本位”“大平台”“好环境”“佳条件”之方便的他,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无悔追求,不言放弃。正如“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一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真金不怕火炼,是夜明珠必然会大放光彩。时下,他正以其坚强而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艺术精神向一代书画大师的终极目标在渐进,无疑“从齐白石到杨牧青的民间艺术心路”这一句话可以印证未来!
二、正确对待书画家的艺术作品,不应抱有取巧的心态投资艺术品而失去它。
杨牧青先生在不惑之年时完全可以称谓一代书画大家。这个“名誉”是来自他对艺术真谛追求的回报,我们不必吝啬这个字眼。大家都知道,大家之“大”不是他的身材、声音有多大,或能画巨幅画,或居庙堂之高能讲大话等情形的“大”,而是体现在作品艺术内涵中的真正的“大”。
杨牧青先生能够将吴昌硕、黄宾虹、李可染、崔子范、石鲁、方济众等中国书画大师的笔墨精神和席勒、梵高、莫奈等西方油画大师的色彩语言,巧妙融合,成为自己笔下的“大”艺术格局,这种除了天才加勤奋之外的人是无法完成的。例如他的国画《黄土情》款识“黄土陇塬形成于上百万年前,养育了无数的人,然将其入画者是近世之事,若以其情、其性、其心、其状比较之,我的大写意画作将开千年之画风。” 这,好大的口气!细究之,俨然是一个文化的大世界,艺术的大天地,亦可窥见他的艺术心性非同一般。当然,还有他许多的作品款识,以其率真的书法艺术造诣,深刻而又生动的寓教、寓学在其中,让欣赏者眼前一亮,让收藏者为之心动。
2009年2月他在《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中写道:“在今天山水画艺术视野极为广阔、创作更为多元化和写生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江南地域,社会发展不再存在地域偏见的和谐时期,我们应构建“东西宗论”思想,生发“东西宗论”认识,深入“东西宗论”研究,重新去发掘、诠释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理论和实践。希冀给山水画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使人们不再徘徊于标榜文人画而崇南贬北的尴尬境地中去;使人们不再陷入于水墨渗化、淡而虚浮的文人画的现象中去;使人们不再焦虑于山水画只有江南秀气而缺失西北粗犷之感的艺术无奈中去。”同年6月在参谒潘天寿纪念馆时写下了“揣摩寿者已多年,怎料一觉映眼前;无须鞠躬效诚敬,百代宗师记心间;东头落笔数青鸟,西边着彩算花蕊;慧心妙手顿悟时,荒山乱石多释然!”精妙诗句。由此亦可佐证他在书法、国画、诗词、艺评和诸家文化理论研究的同步之际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存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与高度责任感。这也更加能证明杨牧青先生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勤恳的实践度和深邃的艺术理解力,以及他在艺术终极目标的追求途程中是不会偏离规律和方向的。
历史文化学者胡觉照说:“杨牧青先生以深厚的文化学养和笔墨功底对‘陇’进行了热情的描绘,这是黄土地人不应少有的精神,并且他的画作极其大气,极其雄浑,很有震撼力,通过他的作品使人对‘陇’生出了油然起敬之意。”媒体评价说:“杨牧青老师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款跋精妙,书画合一,内涵深厚,打破了单纯的书法家、国画家的拘泥与狭隘,且兼及评论、国学文化,中西艺术思想的并蓄使阅者有了更多的识见余地和品读空间。”业内艺术评论人士王廷智、张清爰等人则不约而同的说:“杨牧青所倡导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作,从构图到用笔,再到用墨和技法,都讲究着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于自然,在拙巧夸张中映现出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
然而以书画艺术为终生追求和职业操守的杨牧青,则用其睿智而又真诚的心语,说:“艺术生命的情态是在色彩技法中而放弃色彩技法的追求,弃色求空不得空,求空弃色不得色,要在一点灵台的变化无形中生出有形变化的图画世界。”他认为:“人物画贵在写真,真中求其一点虚,务必达其形似八分,神似十分;花鸟画贵在写意,意内求其一点实,尽其形似六分足可;山水画贵在写势,势中求其意、虚、实相合,形似三分,韵全八分,势则需达十分也!”(见《杨牧青谈艺录》)以此观之,他的作品深度、广度、远度,是勿容置疑,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的!
最后,对杨牧青先生的艺术历程还需更多探寻,期望他能够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留与这个社会。
本文作者王巳酩,沪上知名艺术品投资人、书画鉴藏家。曾任上海某房地产开发集团执行董事、某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及广州某文化发展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原文刊载于《中国现代美术名家名作•杨牧青•水笑墨哭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艺术评论3:
杨牧青:原生态大写意 墨映大千世界
编者按:杨牧青,号草坪先生,他在书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可以嘉之,且有一代书画大家风范。他不仅勤于书法、国画的艺术实践,而且对书画、佛学、易学、诗词、哲学、民俗文化、园林人文环境等学科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个具有建设性的学术理论,撰有百余万字的文论。特别他的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说”与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提出的“南北宗论说”形成了一个新的呼应,扼要分析了董氏的艺术思想弊端,把粗犷、豪放、雄厚、大气磅礴的西部山水情怀得以文化性的彰显,使中国山水画在艺术实践与研究上拓宽了视野。
京华初秋,在一次文化活动中我认识了杨牧青先生,他的谈吐、见解、学识和作品所彰显出来的艺术生命力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初见他时,清瘦且白皙脸上透着儒雅与睿智,谈话爽快淋漓,生动诙谐,个性率真、淳朴。他的人犹如他的画作一样潇洒自如、大气、富有感染力。北京大学美学研究学者叶朗说:“中国当代美学应该回应这个时代要求,更多地关注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的问题。”正是如此,杨牧青就从这里找寻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幼年的他就迷恋于书画的色彩世界,黄土塬峁深深地吸引住他的视线,在一种自我意识的促动下刻苦学习、临书摹画。同时,民俗文化的潜移默化熏陶和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使得他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及长,在执着而又艰辛的求艺生涯中向前辈们拜学求艺、广结良缘,游艺多所高等院校,得到数十位教授、贤达和社会“逸人”的点拨与教诲,使他在书法、国画、易学、佛学、文学、诗词、哲学、风水环境等多方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认知和提升,并不断在“困而学”的境遇中践行“知行合一”的哲理。由此,他凭借着先天的聪慧和后天的勤奋,打下了书画人所需要的深厚和坚实的文化基础,也许“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亦由此而开始。
著名美学奠基人朱光潜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杨牧青为了追求书画艺术的真谛,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和烟雨蒙蒙的江南山水秀色中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登华山、上天山,游云台、过雁荡,奔河西、赴敦煌,走塞上,西子湖畔曾写下了“揣摩寿者已多年,怎料一觉映眼前;无须鞠躬效诚敬,百代宗师记心间;东头落笔数青鸟,西边着彩算花蕊;慧心妙手顿悟时,荒山乱石多释然!”的艺术性感悟诗句。他多次参谒龙门石窟、大雁塔、卧龙寺、广元寺、大佛寺、白云观、静安寺、禅定寺等名迹胜地,深入藏、回、裕固、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地域采风写生,拓宽视野,丰富了艺术生活历程。
他的书法以率真为理念,擅草书,通魏、隶、榜诸体,将“二王”书法“阴柔、妍美、文人化特性强”的江南气象融入到汉魏碑刻摩崖、残纸破卷的“北国粗犷、浑厚”之中,在囿规囿矩中肆意洒脱、淋漓尽致的体现着书法的艺术美,使他书法作品不浮不矫,真实有情。
他的国画更以原生态、大写意为崇尚,多山水,偶为水墨花鸟人物,在汲取中国画的传统思想和精神后主张“法自我以出新”。其画作从构图到用笔,从用墨到技法,都力求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自然,墨映大千世界,在拙巧夸张中喻显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他的画作,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他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结构和西方画的造型、光影、色彩巧妙的结合并升华,在原生态大写意思想和国学文化基础下,注入了个性很强的人文情怀,给人一种生命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
美学家宗白华曾讲:“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艺术家用以表现其生命,而给与欣赏家以生命的印象。”或许杨牧青先生灵悟到了中国画的艺术精髓,故而细品他的画作之时就会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荡涤。亦或许,杨牧青先生的画作蕴含的思想过于深邃,落笔着彩,选题立意,一反世俗常态,致使人们难以理解,故而也遭一部分人的白眼。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虽不得人欢誉,亦可得人诽骂,自不凡庸。”杨牧青说:“艺术生命的情态是在色彩技法中而放弃色彩技法的追求,弃色求空不得空,求空弃色不得色,要在一点灵台的变化无形中生出有形变化的图画世界。”又说:“大千世界,色空不二,山山水水皆在有情和无情中交织,需要你的一点灵台透彻明亮,若不拘泥于山水的相状,你才能得到山水的相状。”正因如此,他对世人的“白眼”便一笑而过。
究其根源,是他在放眼天下、胸怀社会万象中深情培育笔与墨的关系,从而使他的书画艺术世界能够异彩纷呈,立足于当下的画坛艺苑而赢得美誉。
(本文根据2009年6月《江南游报》词作者冰洁撰稿、2009年11月《亚洲新闻人物》记者万蓉撰稿、2010年8月《今日中国论坛/西部瞭望》主编潘俊卿撰稿、2011年3月《甘肃文艺》艺术评论人王廷智撰稿、2012年3月10《中学生导报/楼兰书画》主编顾振凤撰稿所刊载的资料选编,并被多家网络转载。)
艺术评论4:
杨牧青:画坛艺苑之大乘者
他,看似清瘦且白皙 的脸庞儿透着一股儒雅和睿智。他的个性率真而淳朴,言谈爽快,诙谐生动。他是杨牧青,号草坪先生,艺术路上的一位大乘者,是当代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国学智慧研究者、率真派书法与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始人、亚太联APPCF艺术机构执行主席。
幼年的他就迷恋于书画的色彩世界中,民风朴厚的黄土陇原给予了一种不同常人的滋养,他在一种自我意识的促动下刻苦学习,临书摹画。同时,民俗文化的潜移默化熏陶和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使得他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及长,他在执着而又艰辛的求艺生涯中拜学求艺、广结善缘,得到数十位教授、贤达和社会“逸人”的点拨与教诲,使他在书法、国画、易学、佛学、文学、诗词、风水环境等多方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认知和提升,并在“困而学”的境遇中不断地践行“知行合一”的哲理。由此,他凭借着先天的聪慧和后天的勤奋,打下了书画人所需要的深厚和坚实的文化基础,也许“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亦由此而开始。
杨牧青先生为了追求书画艺术的真谛,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和烟雨蒙蒙的江南山水秀色中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登华山、上天山,游云台、过雁荡,奔河西、赴敦煌,走塞上,西子湖畔曾写下了“揣摩寿者已多年,怎料一觉映眼前;无须鞠躬效诚敬,百代宗师记心间;东头落笔数青鸟,西边着彩算花蕊;慧心妙手顿悟时,荒山乱石多释然!”的艺术性感悟诗句。他多次参谒龙门石窟、大雁塔、卧龙寺、广元寺、大佛寺、白云观、静安寺、禅定寺等名迹胜地,深入藏、回、裕固、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地域采风写生,广交四海友,拓宽视野,丰富了艺术生活历程。
其书法以率真为理念,擅草书,通魏、隶、榜诸体,将“二王”书法“阴柔、妍美、文人化特性强”的江南气象融入到汉魏碑刻摩崖、残纸破卷的“北国粗犷、浑厚”之中,在囿规囿矩中肆意洒脱、淋漓尽致的体现着书法的艺术美,使他书法作品不浮不矫,真实有情。
他所倡导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作,从构图到用笔,再到用墨和技法,都讲究着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于自然。在拙巧夸张中映现出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
或许,他领悟到了中国画的艺术精髓,故而细品他的画作之时就会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荡涤。亦或许,他的画作蕴含的思想过于深邃,落笔着彩,选题立意,一反世俗常态,一反时下水墨的跟风,致使人们难以理解,故而也遭一部分人的白眼。
杨牧青先生说:“艺术生命的情态是在色彩技法中而放弃色彩技法的追求,弃色求空不得空,求空弃色不得色,要在一点灵台的变化无形中生出有形变化的图画世界。”又说:“大千世界,色空不二,山山水水皆在有情和无情中交织,需要你的一点灵台透彻明亮,若不拘泥于山水的相状,你才能得到山水的相状。”正因如此,他对世人的“白眼”便一笑而过。
如今,他正以笔与墨的色彩而描述着一个大智大悲世界!
2012年10月22日《健康导报》第8版《名家画苑》:A8/15版 文/曹秋香
艺术评论5:
道意绵绵杨牧青 气势煊煊写山水
——试探杨牧青山水画艺术与老子道家思想的关系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以其"玄深"的道家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衍变,包括书法、国画、诗词文学、文艺美学、为人处世等等。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道德经》第一章)大意是:"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它是'无',因为它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它是'有',因为它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它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它的踪迹。"在这里,它暗含着对无名的道没有形象,而对有名的万物则有形象的认识。
以"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享誉当今艺坛、独开一代新风的著名书画家杨牧青先生的中国山水画,就是名副其实的这个样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下面,笔者试从老子道家思想的四个层面,对杨牧青山水画艺术进行探讨。
"道法自然"是杨牧青山水画艺术的特点之一。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意思是说:"在天地产生之前,就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写作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大,便无限飞逝,飞逝而致远,至远而回返。所以道为大,天为大,地为大,人也为大。宇宙中四个为大的,人是其中之一。然而,人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它自身为法度。"
杨牧青秉承"道法自然"的理念,在取法远古崖画、陶器图纹之后,越汉唐宋元明清的宫廷院体"细密"画法,以"性灵智慧"直下而追倪瓒、石涛、八大山人、李鱓、吴昌硕、蒲华、黄宾虹、李可染、石鲁、刘海粟、方济众、崔子范、吴冠中等大师的"笔墨精神",参以席勒、莫奈、梵高、毕加索等西方油画技法和思潮,用"原生态大写意"的旨趣形成了他风格鲜明、独树一帜的山水画艺术特色。这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他在平素的艺术创作中,就非常注重"道法自然"的写实写生。北宋《宣和画谱》中讲:"游于荆湖间,搜奇访古,名山大川,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几与猿狖鹿豕同游,故心传目击之妙,一写于毫端间,则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也。"杨牧青就是这样,他坚持行万里路,采风山野,苦苦思虑,孜孜以求。他观察自然风貌,体悟自然规律,进而思考大自然之情,描绘大自然之美,把山水画的情怀得以文化性的彰显,给读者审美以遐思的契机。
杨牧青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弥补了摹写传统带来的不足,也使他加深了对自然物象之美的领悟。如今,他临池不辍,笔耕不止,堪称大作纷呈,佳作连绵。早年,他慕访楼观台,阅览道经,故而他对"道法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促使他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了较深感悟,并有了相当的建树。尤其是他提出的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说",与明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提出的"南北宗论说",形成了一个新的呼应,使中国山水画在艺术实践与艺术研究上拓宽了视野,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无状之状"是杨牧青山水画艺术的特点之二。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语见《道德经》第十四章)。大概意思就是说:"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微。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在它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也不再有黑暗。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又复归于空虚无物。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
当我们在研读杨牧青山水画艺术作品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以虚托实"和"以实托虚"的构图法,使画面在黑(玄)与白(素)的对比中更加强烈。黑是未开化的混沌未开的世界,白是盘古开天地所凿出的孔洞。甚至可以这样说:杨牧青的山水画作品"黑白"是阴阳、是天地、是有无、是虚实、是奇正、是矛盾。 在杨牧青的山水画作品中,黑白不仅代表着颜色,而且代表着宇宙本质;不仅代表着阴阳,也代表着万事万物;不仅代表着虚实,也寄托着自然人道;不仅代表着有无,也体现着思想情感……他超越了色彩本身的狭义,表现出了一种意境更加幽深的艺术美感。他巧妙地处理"玄"与"素"关系,在有意无意之中便契合了"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见唐代王摩诘《山水诀》)和"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见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深入探究,在杨牧青山水画作品中"无状"之"玄素色彩"意义上的"空白",是一个没有任何有形物体存在的空间。正是由于它没有任何的有形物,所以就使这空白空间具有了一种含有"无限容纳"能力的意义,使艺术作品的本身呈现出了素(白)与玄(黑)的一种幽远意境!
"有容乃大"是杨牧青山水画艺术的特点之三。
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说:"最高的道德形态,是彻底顺从于道。道作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他的深远幽暗中,有一个精神存在着。这个精神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
杨牧青经过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对山水画技法有了"取法造化"和"天性为师"的体悟。故而,他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心手相应,犹如天马行空,变化多端,即墨落笔则可成画,挥翰成风直抒胸怀。但是,不论他使用"勾勒法"、"拖泥带水法",还是使用"积墨法"、"破墨法",无不是因景而异,因物而异,因画而异,因情而异,并能够充分表现出艺术的形与神,表达出"简洁明快、韵味十足"的大写之"意"。
杨牧青自幼酷爱传统文化,在专职书画的同时涉猎甚广。他对易学、佛学、道学、儒学、诗词、哲学、音律、民俗、企业等等文化均有一定研究,且大多师承有序,同时还撰有专论文稿见诸与报刊杂志。 明末唐志契《绘事微言》中讲:"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气有笔气、墨气、色气,运用活泼,自然生动。烟润不过点墨无痕迹,皴法不生涩而已。"然而,董其昌又说:"气韵不可学,此知而知之,自有之授。"杨牧青博学多才,自然就有气质;溶于画作,自然就有气韵。故而,他的山水画作品,不但有好的构图,好的笔法,好的色彩,而且还有沁透心扉之意境,让观赏者受到情绪的感染,与作者引起心灵共鸣,进而感受到山水画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境外之味,达到了那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境界。
"天人合一"是杨牧青山水画艺术的特点之四。
以老子为肇端的"道家"皆以"道"为世界的本原。所谓道,即指创造宇宙的动力或宇宙的本身,它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道家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系统思想。道家认为,人之与万物,拥有一个共同的本原,这就是"道"。老子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语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大概意思是:"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中生成新的和谐体。"由此,道家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天地人本同一元气",认为人类与万物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类不能离开天地万物而独立存在,从而形成了一种"生态整体"意识。
杨牧青的山水画,大多是以写生浮影为参照,进一步由心性自发而来,即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也!因此,他画作中的那些山峦、树石、川河,远近距离态势的形成,就个个都有讲究,处处都显得极为合乎情理。他注重意境结合,感情与形象的高度结合,使他的山水画艺术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色彩协调、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
纵观杨牧青的一些问世山水画作时,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拥有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和丰富的国学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十分注重水、墨、色彩与笔、宣纸性能的综合运用与再次深度的充分发挥,在受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达成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形成了水墨渲染、韵律炫动的整体气势,从而使整个作品尽显气象万千,加之作品的文化寓意深刻,情思生动,内涵深厚,成一代书画大家的风范。
本文作者杨东志,河南鹿邑人,《谷鸣》文学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更多作品图文详见中国老子网书画艺术栏目首发,本网转发时略有删改,转载请注明出处。
艺术评论6:
百度百科书画作品与评述
杨牧青所倡导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作,从构图到用笔,再到用墨和技法,都讲究着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于自然,在拙巧夸张中映现出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
评者云:其书法,善草以行云流水,善静以禅道为参,善古以沉稳老辣、意蕴深长为趣,善榜书则以大气、端庄典雅为妙,是在敏于思而后善融之,能够凭借自身对传统的国学文化见解和自修将“二王”魏晋风韵、肃穆堂皇的秦篆汉隶风格、北碑摩崖古拙遗风的“书艺之事”融为一体,自成一家面目,开“率真派书法”的精义。
评者又云:其画作,有八大山人、徐渭、石涛、李鱓、吴昌硕、黄宾虹、蒲华、弘一法师、李可染、石鲁、潘天寿、方济众、崔子范等人的思想和精神,并具有席勒、莫奈、梵高、吴冠中等人的色彩意义,出古开新,承“北宗山水”而开“东西宗山水”融会贯通局面,在拙朴、自然、大方、深邃中表现出特定的中国笔墨精神和色彩的完美需求,用“原生态大写意”的“笔法”给人心灵上一种启迪和震撼,且其画作,多以自作诗词或绘事感悟、艺评训诫等语题款于上,让人阅之,不负光阴,有所心会。
研究文稿目录索引
1、从齐白石到杨牧青的民间艺术心路——当代著名书画家杨牧青艺术探寻系列之一
2、从黄宾虹到杨牧青的浑厚艺术化境——当代著名书画家杨牧青艺术探寻系列之二
3、从石鲁到杨牧青的黄土艺术情结——当代著名书画家杨牧青艺术探寻系列之三
4、从梵高到杨牧青的色彩艺术癫狂——当代著名书画家杨牧青艺术探寻系列之四
杨牧青书画作品拍卖图录选:
201、陇原深情/四六尺开/48万元/款识:我以我画画生活,我以我思怀故里,因为那里曾经(是)先辈们辛勤劳作与养育我的地方。辛卯夏月杨牧青写于京华北郊/代表经典作之一/软片纸本/作品上拍:北京祥云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005、岁月悠然/六尺对开/32万元/款识:庚寅(2010年)仲春杨牧青于兰州/代表作之一/已拓裱画心/委托“北京水墨丹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拍于2013年深圳秋拍作品
006、古老的黄河/四六斗方/6.5万元/款释:古老的黄河穿过了兰州城,向东急匆而去。黄河啊,你能慢点离开?己丑(2009年)夏月杨牧青写/经典作之一/已拓裱画心/委托“北京水墨丹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拍于2013年深圳秋拍作品
202、老城/四尺整张/32万元/款释:二O一O年十月三日杨牧青写于古金城蜗居。经典代表作之一/画心已拓裱/委托“北京金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拍作品。
203、访友图/四六斗方/5.5万元/款释:人生在世,友人为第一情感交流之对象,故要常常惦念友人,常常挂念友人矣。己丑仲冬杨牧青写于古金城黄河畔。代表作之一/画心已拓裱/委托“北京金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拍作品
208、塬城梦乡/四尺整张/35万元/款识:辛卯仲秋杨牧青作/原创经典作之一/软片纸本/作品上拍:北京远洋圣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9、归巢/四尺整张/35万元/款释:人生在世,少时喜外,老时则眷恋故土,总有老鸭归巢之感。己丑初冬杨牧青写于黄河之滨/2009年12月《中外画刊-100P》刊发作品/代表经典作品之一/已拓裱/委托“北京华卓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拍作品
204、古城琐忆/四六斗方/6万元/款识:若说梵高因聪明而被人称之为疯,余则因愚笨将被后人称之为疯也。二O一一年五月四日,草坪先生杨牧青作于古金城母亲河畔,以此寄怀/代表作之一/软片纸本/作品上拍:北京祥云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303、黄土魂/四尺整张/45万元/款释:壬辰年冬月杨牧青作于兰/经典代表作之一/拓裱纸本/作品上拍:华拍(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302、游影浮光/四尺整张/35万元/款释:二O一一年清秋杨牧青作于古金城母亲河畔/代表作之一/软片纸本/作品上拍:北京汉唐四季拍卖有限公司
501、院落小景/四六斗方/5.5万元/款识:辛卯年夏初杨牧青于兰州/软片纸本/作品上拍:北京祥云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502、下来坦然/四六斗方/4.5万元/款识:人生世上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否则站的很高却很危险。庚寅春杨牧青写/已拓裱/委托“北京华卓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拍作品
003、黄土情/四尺整张/42万元/款释:黄土陇塬形成于上百万年前,养育了无数的人,然将其入画者是近世之事,若以其情其性其心其状比较之,我的大写意画作将开千年之画风。辛卯夏末杨牧青于京华/经典代表作之一/拓裱纸本/作品上拍:北京东方锐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004、记忆/四六斗方/5万元/款识:画家不能为了个人的风格统一而千篇一律的画那么一样的画,要在其艺术思想中求其变化吧。己丑冬杨牧青写/网络流传甚广作品之一/已拓裱/委托“北京华卓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拍作品
604、吉人居福地/四尺整张/29万元/款释:辛卯夏七月二十一杨牧青写于中央党校/纸本软片/作品上拍:北京东方艺苑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005、西望家园/四尺整张/32万元/款释:凡画应以给明眼人看,给有耳之人去听,故画须有眼耳以明其道也。辛卯七月二十一杨牧青于中央党校/经典代表作之一/纸本软片/作品上拍:北京华夏经典拍卖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