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与实践 >> 马中华的书法与楹联
马中华的书法与楹联

马中华的书法与楹联     

刘育新/文


        我与中华先生神交已久,虽还未曾谋面,他经常将《绿宝石书画报》赠送给我,每当我收到一份报纸,彼此就增加一份情谊。我们的友谊,随着《绿宝石书画报》的不断出版与日俱增。这份报纸不大,办得却极具特色,真的像一颗熠熠闪光的宝石,在浩繁如海的文苑艺林中光芒四射。

       据我所知,《绿宝石书画报》差不多是中华先生一个人在经营。在竞争激烈、资金紧张、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可以说他是惨淡经营,也可以说他是坚持经营。这一坚持就是十年。十个年头不算短,经过艰苦的十年,《绿宝石书画报》在中国这个文苑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在风风雨雨中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以严谨的态度,包容的胸怀,不断向社会推出书画精品,同时团结了一大批书画名家,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点实在不可小视。因而,我每收到一份报纸,就对中华先生增加一份敬意、增加一份钦佩。

       我最钦佩那些脚踏实地办上几件事的人。世界上所有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有动力的。中华先生的动力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就是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不难设想,如果没有这样的热爱和追求,他是不会长期坚持,将书画院和书画报办成如此规模的。中华先生热爱书画艺术,长时间的熏陶感染,心追神悟,刻苦历练,使得他在从事办院、办报的同时,对书画的赏析、评论、鉴别等方面有了深厚的造诣。又由于他多年临池不辍,自己的书法作品也具有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面貌。

       一方水土一方人,呼伦贝尔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地域广袤,形势开阔,孕育着明朗豪迈、坦荡旷达的人文性格。中华先生书法的内质和气韵,恰恰体现出呼伦贝尔地域环境和自然风光的独特天赋。他的篆书,方正俊逸,极具张力;隶书不拘行迹,古拙博大;行书气势畅达,姿肆率真,神韵飞动。这些特点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粗犷放达、苍茫高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华先生传统学识雄厚,集中体现在他的楹联创作上。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她最完美地继承了中国骈体文学,即诗词歌赋以及散文的所有优点而成为高雅文学。同时,因为楹联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又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楹联创作水平之高下,集中反映出一个人的整体文化修养、美学取向和文学造诣。从中华先生近年来发表和与朋友赠答的作品看,他创作有激情,立意深刻,意境不俗,才藻纵横,气充词沛。只是在个别的楹联上,平仄尚待斟酌。相信随着创作的不断扩展,不断深入,中华的楹联作品将有更好的前景。

       中华先生不但善于作联,而且善于将自撰的楹联通过书法的形式写成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自古以来,擅长作联的高仁雅士,必然是翰墨大家,而历代书法名家,无不能吟诗作赋者。特别是明清以降,由于楹联和书法合壁生辉,相得益彰,为祖国文化增添了异彩。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联墨脱节,造成多数“书家”只会抄抄写写,更多的联家不能临池舞墨,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缺憾。近年来,诸多有识之士,疾言厉色,大力倡导联墨结合,中华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身体力行者。因为大家都动作起来,遂使风气大变,当下称得起佳联妙墨的上乘作品屡见不鲜,这就大大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弘扬和构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这令人敬重,令人欣慰。希望中华先生不断“坚持”,不断创新,把绿宝石书画院办得更好,把《绿宝石书画报》办得更好,在书法和楹联艺术创作上也有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