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美报:生活变贵,望京韩国人黯然离开
美报:生活变贵,望京韩国人黯然离开

  美国《洛杉矶时报》6月18日文章,原题:北京的韩国店主关门停业   李载学惆怅地回忆起好朋友跟中国说拜拜的那个夜晚。那有些像是国际经济低迷的受害者“最后的晚餐”。如今,这种凄凉的告别仪式仍在中国的韩国人社区不断上演。

  几个月来,李默默地看着朋友在北京望京地区的餐馆走向倒闭。顾客不见了,账单越积越多。接着有一天,朋友打来电话说:完了,要卷铺盖回家了。李回忆起他们最近的相聚:“我们喝了烧酒……朋友不想离开中国。但他没办法,因为待不下去了。”


  对那些生活在国外的韩国人来说,韩元暴跌使得原先宽裕的海外生活变成了亏钱的冒险。在2008年3月金融危机袭来之前,130韩元可兑换1元人民币。一年后几乎翻了一倍,230韩元才能兑换1元人民币,近来韩元汇率才有所走强,达到180韩元兑换1元人民币。

  那些选择到北京留学的韩国人,主要是看中那里较低的学费和生活费及优质学校,而韩元贬值意味着留学成本大大增加。其他一切东西,从房租到用来做韩国泡菜的大白菜几乎都涨价了。于是,成千上万韩国人陆续离开中国。自去年秋天以来,北京望京地区7万韩国人中已有2.5万回国。在上海,去年1月以来10万韩国人中已有1/5离开。


  受韩元贬值打击最严重的是那些面向韩国人的(在华)韩国小企业。这造成了痛苦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先是学生和工人离开,接着是靠这些群体赢利的企业。像望京这样的曾经热热闹闹的零售商业区,如今冷冷清清,到处都挂出“出租”和“停业”牌子。韩国人开的卡拉OK厅也空荡荡。昔日24小时开放的台球房如今到夜里12点就关门了。曾经每天拉韩国妇女到菜场的出租车如今都停放着。有钱人家也不再雇女佣了。


  北京的一些韩国人显得有点沮丧。金孝珍2007年跟丈夫一起在望京开了一家韩国餐馆。她说:“我们那么努力在这里留下印记———看着它被抹去让人难受。”金的经历在韩国小企业家中具有代表性。她几年前来时,望京一片繁荣。韩国人曾占到餐馆顾客的70%,每天晚上就餐高峰时都要排队等候。然而到去年11月,生意一落千丈。为此,他们改变了策略,转向中国顾客。如今70%的客人都是中国人。


  餐馆老板李说,他比以前更努力了,但日子不那么有趣。他现在喝不起美国威士忌,改喝便宜的韩国烧酒,以前常做足底按摩,现在也不做了,“按摩属于奢侈,没有也能活下去。但没鸡蛋、蔬菜或酱汤,就活不下去了。”李已在北京待了15年,经历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他认为这次更糟,“那时候,没多少韩国人感到刺痛。”▲(作者约翰•格里奥纳,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