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金融危机中的北京望京“韩国城”经济透视
金融危机中的北京望京“韩国城”经济透视

  老马(化名)头一回去望京,是十几年前。那会儿的望京,留给他的记忆像是农村,到处是菜地、玉米地,一下雨,路上全是烂泥。

  望京,早先有“望见北京城”的意思。它位于北京的东北部,四环以外,五环以里,离首都机场近,现在是北京规模最大的新兴社区之一。

  老马再来望京时,满眼看到的都是楼,远处是高楼,近处是高楼,处处是高楼。一幢幢20多层的塔楼、板楼,硬挺挺地矗在地上。站在望京的楼丛中,老马有些分不清东西南北,眼晕。

  夜晚的望京,是另一番风情,跟北京别处不同,满街霓虹灯广告牌和店铺的招牌,闪烁着韩文标识。身边来来去去的人,虽然看不清脸,但能听见他们说的是“叽里咕噜”的韩语,能闻到浓浓的化妆品味儿。一时间,老马恍恍惚惚地:“我这是在北京呢,还是在首尔?”

  这一切,让老马真切地感受到,望京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片昔日的菜地,已变成沸腾的现代都市。一些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像索尼爱立信、LG、松下、摩托罗拉、诺基亚、奔驰、西门子等都入驻望京。在这个新兴的社区里,不光住着中国人,还住着大批外国人,尤其是韩国人。据说最多时,十来平方公里的望京,住着七八万韩国人,是北京有名的“韩国城”。

  朋友们一个个在望京置了业,不少人把房子租给外国人,再用月租还贷。眼看着房价一天天上涨,老马心也活了。他的家仍在三环路内狭小的房子里。

  到了2006年,在房价更快地上涨前,老马咬牙贷款,在望京置了个三居室。拿到房钥匙后,他转身就奔进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不到两周,房子顺利租出。到2008年奥运年,望京的房价已经从几千元一平方米,涨到了1.5万元左右,房租也创了新高。

  朋友们偶尔会聚在望京,吃吃红京鱼、韩国烤肉啥的。席间,大家畅谈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设计着自己的中短期消费规划,比如买台好的液晶电视啦,换辆新轿啦,有人还想再买房。

  去年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时,老马只是从电视上知道金融危机来了。但他琢磨:自己既没买海外投资基金,也不持有美国国债,金融风暴,刮在大洋彼岸,离自己很遥远,没啥关系。

  但很快,他听说韩国成了金融危机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马开始关心有关韩国经济方面的报道,查看中国银行的外汇牌价。不妙的是,韩元一直走低,不断地贬值。虽不是学金融出身,但老马也能明白,只要韩元贬个不停,他的房租也就会降个不停,因为自己望京的房里,住的就是韩国人老金一家。

  老金是一家韩企驻中国代表,夫妻加上俩念书的孩子。随着韩元节节下跌,他们一家人在望京的消费,像房租、学费、保姆费等等,都比以前贵了百分之六七十,生意也难维持。老金熬不住了,在合同到期前,搬离望京,举家回国。金融风暴终于刮进老马的房里。

  春节前,老马开始寻找新的租户。他发现,以前在居民楼里的小中介,有些不见了,人去屋空。房地产网上出租房子的广告陡然上升,一页一页的。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告诉他,现在是出租房子的人多,真正租房子的人少,望京的租金下降了许多,差不多有1000元到2000元。以前租6000元的房子,现在能租个4500~5000元就不错了。

  “也许春节一过,韩国人又‘呼呼’地回来了。”老马抱着这样的希望。果然,春节后有一股小小的看房潮,但只持续了一两周的时间,老马家便又门可罗雀。

  房子空了一个月,又是一个月,老马渐渐地发愁了。